《流浪地球》票房止步50亿大关,比《战狼2》差了什么?| 视频
老外们如何评价《流浪地球》
作者/侬列 编辑/郭吉安
上映半个月后,《流浪地球》票房超40亿,一跃成为中国电影票房总榜亚军。
郭帆和刘慈欣带着一众主创人员,在这40亿之际,奔赴中宣部电影局开了个研讨会。
这个研讨会,给《流浪地球》做了个经验总结,其后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报道中,都开篇明义点出“《流浪地球》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它树立的价值标杆和占据的道义制高点。”
这似乎足够说明:如今的《流浪地球》承载了太多东方理念、中国价值以及大国担当的政治文化期待,不再单纯是科幻迷与电影人的狂欢了。
营销娱子酱回顾《流浪地球》这18天的传播路径,发现这种转变,与《战狼2》有微妙的相似之处:因题材与内容引起关注,之后以民族主义情绪带来话题延展性与票房号召转化。也正是得益于这样超越电影内容本身的家国主义情绪搭载,才使得《流浪地球》成为了今年春节档的强势黑马。
只不过与《战狼2》相比,《流浪地球》在以下方面做得还不够:一是一线城市政治舆情更复杂,但对三四线城市政治穿透力不够;二是在用户下沉过程中,拉新作用较为薄弱,特别是针对女性观众。因而在后续的票房累积过程中,略显乏力,未能达成如《战狼2》般的一路飞驰。
但40多亿的票房依旧可以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不妨来看看,伴随着官媒的一路助推,到底是什么堆起了《流浪地球》这40多亿的票房。
疯狂表现:3天14亿逆袭,后发制人
在春节档混战的前两天,热搜榜上近乎“查无此球”,在造梗自来水大军缺失的情况下,《流浪地球》先行讲述了自身诞生不易的故事。
郭帆在影片上映当天发布了一篇文章《小破球,要学会抬头》,在里面特别感谢了吴京,此前吴京“带资入组”的传言在幕后故事里被印证。
《流浪地球》的“破”源于剧组的“穷”,吴京笑称郭帆是个“骗子”,“骗”得他投资千万成为出品人还零片酬出演,剧组则笑着调侃这是“空手套战狼”。
一时间,“在危难时刻撤资的到底是谁”成为隐藏的八卦点,之后网上开始流传一个“投资界奇才的故事”:吴京本来是去客串的,客串中途万达撤资了,拿着钱去投了吴秀波主演的《情圣2》,最后吴京自掏腰包6000万成就一部“硬核科幻”,《情圣2》却扑街了,万达的阴差阳错成就了吴京。
恰逢此时,春节档第三天,《流浪地球》票房开始实现逆袭反超《疯狂的外星人》,吴京在微信搜索指数达到一个峰值,关于吴京投资眼光的讨论比比皆是。
吴京微信搜索指数
其实,戏里戏外吴京(刘培强)拯救“地球”的相映成趣,配以吴京“拍烂总比没人拍强”的言论,再加上同为春节档竞争对手宁浩在拍摄时的帮助,还有关于电影界薪火相传的扶持故事,这一套“情怀杀”已充分调动了人们的“感人、自豪”情感。
与此同时,《流浪地球》开始投入到高密度的“热搜战”中。无论是“郭京飞在哪儿”的段子式热搜,“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的玩梗式热搜;还是“还珠格格主题曲《当》的适配性”的沙雕式热搜,“moss刘培强CP”的虐粉式热搜,都开始天罗地网地铺开。
部分微博热搜截图(来源:新浪娱乐)
《流浪地球》的微博搜索指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38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