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娱乐要闻 > 正文

曲高和寡的奥斯卡背后是好莱坞结构性的危机

02-26 娱乐要闻

曲高和寡的奥斯卡背后是好莱坞结构性的危机

作者/斯塔西  编辑/谢维平

第91届奥斯卡今天落下帷幕,国内狂欢,国外忧愁。中国资本阿里出品的《绿皮书》获得最佳影片,赛前大热的《罗马》获得最佳导演。

本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的首席制作人Donna Gigliotti赛前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称今年奥斯卡的主题是“拥抱”,包容一切多元文化。

曲高和寡的奥斯卡背后是好莱坞结构性的危机

中间《绿皮书》导演彼得·法雷里

如其所说的,本届奥斯卡战况可谓是一团和气,《绿皮书》和《罗马》平分秋色。传统大片厂与流媒体争锋相对的局面,在奥斯卡达到了空前和谐。但这种和谐,背后是一年年往下掉的奥斯卡颓势。

去年刚过完90岁生日的奥斯卡,收到了一个尴尬的礼物——收视率创下了历史新低2650万人次,比前一年少了640万,相当于失去了一个印第安纳州。不仅如此,据美国社交媒体统计网站Fizziology数据显示,奥斯卡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量也猛降28%,Facebook、Instagram上的热度都呈下降趋势。

曲高和寡的奥斯卡背后是好莱坞结构性的危机

如果说收视率下降还可以归咎于电视行业的整体衰落,超级碗、格莱美等收视率都在下降,但奥斯卡在社交网络上的热度下降,就把罪魁祸首的矛头指向了——奥斯卡本身。

今年的奥斯卡患上了“流量焦虑症”。

先是找来网球名将小威廉姆斯等八位电影圈外名流加入颁奖礼,然后将主持形式改为“美队”克里斯·埃文斯、“海王”杰森·莫玛、“007”丹尼尔·克雷格等众多流量明星串场。

接着,奥斯卡跃跃欲试地想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宣布将会新增最佳流行电影奖;最佳摄影、剪辑、化妆发型、真人短片四个奖不再直播,改为广告时段播出节省时间;五首提名最佳原创歌曲的表演节目缩减为两首,只播出人气最高的……但这些改革,统统都被抗议,随后取消。

抗议声势一浪高过一浪,最后甚至招来了马丁·斯科塞斯、昆汀·塔伦蒂诺、李安等超40名好莱坞一线创作者的联名抗议书。有人说,奥斯卡这一波改革操作虽然没一个成了,但舆论讨论的热度与流量有了,收视率也就有保证了。所以,“戏精”奥斯卡应该给自己颁一个小金人,最佳演技奖。

但实际上,“戏精”奥斯卡还没明白,明星与时长从来都不是核心问题。2002年的奥斯卡颁奖礼持续了4小时23分钟,这是历史上最长的一次,但却收获了4200万人次的关注。

“流量失宠”奥斯卡真正的问题,出在哪?

曲高和寡的奥斯卡背后是好莱坞结构性的危机

走向小众的奥斯卡,背后是奖项的公关化

91岁的奥斯卡正在失去自己的独特性。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官网上,是如此描述奥斯卡的宗旨:“承认并坚守电影艺术与科学的卓越之美,激发想象力,并通过电影这一媒介将世界联结在一起。”

艺术与科学的选片标准,标明奥斯卡不单是艺术奖,更是一个彰显工业水准的电影奖。

但近些年,奥斯卡却与自己的宗旨背道而驰。当我们自信满满把《战狼2》《红海行动》这类工业大片送去参选时,却发现奥斯卡早已变了天。《拯救大兵瑞恩》这类工业大片大放异彩,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雷德利·斯科特等曾经的主流导演,已经被奥斯卡逐渐边缘化了,他们的最新作品《华盛顿邮报》《金钱时代》仅有一两项象征性的提名。

工业类型片消退的同时,奥斯卡越来越像是一个独立电影的表彰大会,与美国独立精神奖重合程度,高到令人诧异。

曲高和寡的奥斯卡背后是好莱坞结构性的危机

美国独立精神奖近八年的最佳影片,不仅获得奥斯卡提名,而且还连续五年(2012-2016)摘下奥斯卡头奖。《艺术家》《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为奴十二载》《鸟人》《聚焦》《月光男孩》都是先获得独立精神最佳,再拿下奥斯卡最佳。

独立精神奖取代金球奖,成了奥斯卡最准的风向标。

去年4月,前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院院长Bill Mechanic在自己辞职信中,严厉告诫组织这一苗头的不正确,“大型重工业电影不一定是差的电影,小型独立电影也不一定是好的电影。”

曲高和寡的奥斯卡背后是好莱坞结构性的危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38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