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瞬间让你感受到中国影视还有希望?网友:倪大红,终于红了
文|东北童星
论在当今网络世界最招人烦的老头是谁?
答,苏大强。
老伴前一天刚去世,他隔天就跑到祖宅里找存折,还偷偷塞到袜子里,生怕被儿女发现,贪财!
爱人出殡,他和女儿逛商场买衣服,站在镜子前试大衣,高兴得嘴差点咧到后脑勺,薄情!
女儿要去补习班上清华老婆不许,孩子哭着找他求情,他赶紧扒拉两口饭扭头下了桌,连屁都不敢放一个,窝囊!
儿子不给买房,他咣当往地一躺,儿媳妇想倒杯水安抚一下,他大手一挥,愣是要喝手磨咖啡,矫情!
身为苏家作精男团团长,苏大强充分发挥了自己作妖成精的百年功力,不把观众气厥过去,他决不罢休。
凭借着作天作地作儿女的本事,“追杀苏大强”成功变为朋友圈里的政治正确。如今任谁见了他,都要说上一句:这糟老头子坏得很!
要问作精哪家强,姑苏城外苏大强。
《都挺好》播出至今,剧中家人嫌他,剧外观众烦他,就连扮演者倪大红自己都看不下去了,立马跑去和编剧说:
“等我忙完这阵儿,找个时间开微博挨骂,帮苏明成分担下网友的火力!”。
倪大红与编剧聊天截图
出道35年,这是倪大红被“黑”的最惨的一次,却也是他生命中的巅峰时刻。
年逾花甲的倪大红可能无法理解,自己漫长的演艺生涯里塑造了那么多精妙绝伦的角色,贡献了那么多神乎其神的经典瞬间,怎么到头来被观众记住的,却是“苏大强”这个讨人厌的老头儿呢?
1960年,倪大红出生在东北。因父母都是哈尔滨话剧团里的演员,他从小便对“演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6岁那年,他被送到某农场里下乡,临出发前别的孩子都想着拿点吃的、玩的,只有他一个人回家晃了一圈,拿起放在枕头边的《演员的自我修养》,夹在咯吱窝里就上了下农村的车。
到了农场,倪大红被派去赶马车拉石油,夜里10点走早上6点回,和他一道的小伙伴都累得哭鸡尿嚎,偏偏他回回都跟打了鸡血一样。
在山里走夜路,不能吃不能停,为了不让自己走神,他每隔几个小时就要跳下车和马兄弟说说话,时不时还跟人唱上几段戏。
时间久了,马都听烦了,看见他就尥蹶子,可他就是怎么唱都不够——没办法,实在是喜欢。
在农场的那四年里,倪大红唯一的乐趣便是“八大样板戏”。在当时那个特殊的时间里,大家见了“文艺”二字拔腿就跑。
找不到人讨论,倪大红只能一个人闷头研究。大抵是觉得自己琢磨到头了,他忽然萌生了想要去考电影学院的想法。
某次回家,小倪同学便把心中的想法告诉了家长。
当时他的老爹正在吃饭,听到这话后他立马放下了筷子,上下打量了下儿子后,这位已经从事了半辈子演艺事业的人民艺术家沉默了半晌,然后说道:
“儿啊,我觉得你还是适合当个木工。”
按照他自己的话说,自己长得“属实有点着急”。因此在国字脸盛行的年代,父母并不认为他的长相能够胜任演员这一工作,可他自己却不这么认为。
“演戏可以看脸,但也不能只看脸啊!”
那一年,上海戏剧学院在长春设立考点。信心满满的倪大红在得知消息的当天,便买了火车票背上了行囊。没成想到了考点,人家连初试的机会没给,直接把他挡在了门外。
倪大红问为啥,老师回:“你这个模样,真的没法上电视啊。”
因为长得丑,报名都费劲。倪大红心里不服气,他又去报了中戏、解放军艺术学院,结果得到的回复如出一辙。
青年倪大红(左二)
坐在回程的火车上,倪大红蹲在车厢接缝处偷偷抹眼泪,回家之后也整日里闷闷不乐。爹妈看着心疼,坐在床边问他:
“当演员有什么好啊?去学个手艺,当个八级木匠不好吗?”
倪大红不说话,一个劲儿地盯着天花板,然后摇摇头。父母有些急了,接着问“这么倔到底是为了啥?!”
他腾的一下坐起来说:“为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46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