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娱乐要闻 > 正文

“非遗之美”亮相陌陌直播间 传承人实践非遗保护新范式

06-10 娱乐要闻

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2场“非遗之美”直播在陌陌现场上演。民族器乐、曲艺等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艺术家们通过直播,为手机另一端的年轻网友带来精彩的非遗文化表演,共吸引200多万人次网友在线观看。

blob.png

我国第14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非遗保护,中国实践”。非遗传承人和艺术家借助直播即时高效的特性,推广科普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用鲜活的实践,创新着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新范式。

百万网友直播间欣赏“非遗之美”

本次陌陌非遗专场直播除了有非遗徽州民歌国家级传承人操明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口技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方浩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韵大鼓传承人李想等人为观众轮番献上精彩绝伦的表演,还邀请到中央民族乐团、北方昆曲剧院的艺术家们带来曲乐和演唱。

blob.png

在6 月 5 日的直播中,来自安徽的徽州民歌国家级传承人操明花老师,现场演唱了原汁原味的徽州民歌《牧牛山歌》,她用独具特色的“滚声哈哈腔”为现场和直播间的观众们演绎描绘了徽州当地的风土人情,极有感染力。

blob.png

去年曾做客陌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口技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方浩然,为了让直播间另一端的年轻人对非遗口技更感兴趣,特意选择了很受年轻人追捧的电影《变形金刚》作为口技配音表演的内容。他仅靠一张嘴就表现出了引擎、大炮、机器人等现代机械的声音。有网友赞叹:口技非遗真了不起,一个人撑起了一部电影。

blob.png

6 月 6 日,川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弟子——四川省川剧院演员刘正友,在直播间上演了精彩绝伦的川剧变脸绝活,将直播间里的气氛推向高潮。

两天的直播中,古老的民族音乐、曲艺等非遗文化,在直播间里收获年轻网友的掌声和赞叹。

非遗传承人直播间实践非遗推广新范式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倾斜和支持,“非遗热”在全社会范围内流行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喜欢上蕴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的非遗文化。

《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提到,要以人的培养为核心,以融入现代生活为导向,切实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保护传承水平,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深入发展。《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也指出,综合运用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各类载体,融通多媒体资源,统筹宣传、文化、文物等各方力量,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如何把互联网上海量年轻网友的目光,吸引到非遗文化上来?这是参加直播的非遗传承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徽州民歌国家级传承人操明花老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科普推广家乡的徽州民歌。有过大量线下演出经验的操明花,在演出结束后感慨,一场直播能吸引上百万的年轻人,这是线下演出所不能及的。“网友们看了演出,还在弹幕里提出了各种问题,通过和网友的互动,我相信徽州民歌一定积累了大批粉丝”。

blob.png

马头琴演奏家张全胜老师表示,互联网技术和直播手段,打破了传统艺术表演方式的时空束缚,降低了传播门槛,许多从来没有接触过非遗的观众,因为网络直播认识了非遗。

传统文化焕发新生,跨界直播留住年轻网友

今年已是陌陌第三年举办非遗直播专场。

自 2017 年起,口技、核雕、北京兔儿爷、傅氏幻术、福建南音、陕西秦腔、山东吕剧、新疆木卡姆、皮影戏、京韵大鼓、马头琴、徽州民歌、川剧变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就接连登上直播间,为网友献上自己的拿手绝活,也让更多年轻人通过直播了解并喜欢上了传统文化。

近年来,陌陌利用直播的新技术、新渠道,积极探索和实践,希望能用更流行、娱乐化的方式,向年轻人传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通过互联网技术,传统艺术正在以全新姿态进入大众视野,拥有用户流量支撑的网络直播也在不遗余力地帮助传统艺术“圈粉”。

blob.png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63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