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娱乐要闻 > 正文

《上海堡垒》作者江南:科幻元年?为时尚早

08-09 娱乐要闻

今年暑期档,作家江南打通了荧屏和银幕上的观众,改编自其同名小说的电影《上海堡垒》今日全国上映,同样改编自其同名小说的剧集《九州缥缈录》也于上个月与观众见面。这两部作品他都参与了编剧工作,对于作品与原著的出入,他尊重导演的选择。短短一个月,有两部自己的小说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接受观众的检阅,江南内心却没有太大波澜,对于好消息、坏消息都无动于衷,觉得自己有点抑郁症前期的症状。

《上海堡垒》作者江南:科幻元年?为时尚早

作家江南(图片摄影:新京报记者郭延冰)

江南是理科学霸,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之后留学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此间的少年》,走上写作道路,之后写的《九州》系列、《龙族》系列更是引起很大反响,让他成为内地幻想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目前,《龙族Ⅴ》还没有创作完成,江南表示写作遇到了瓶颈,需要沉淀一下。而对于很多粉丝都关心的小说改编问题,江南表示:“心里还没有准绳儿,还没有得到很大的把握能干这个事儿,干脆暂时没干。”在《上海堡垒》上映之前,新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原著作者江南,交流他几部作品的改编情况和目前的写作状态。

创作初衷

写作只是当时在美国太无聊

读书时,江南的文科成绩不是特别好,特别是历史和政治。他大概能记住一个文字的意思,但往往记不住文字本身。他记得高考考历史,需要想起历史事件的年份,参与的人,但他往往只能够记住大概的故事,脑中复刻文字的能力很差。不过,他理科特别强,高考考进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去美国留学,专业是医药分析。其实,很多作家都是出自理工科,获得科幻界诺贝尔奖“雨果奖”的刘慈欣是水电工程系的。

对江南来说,就创作这件事情,其实没有任何一个学科教,文学专业更多的是教人怎么评判一个文学的价值。理科生的优势是逻辑结构好,思辨可能更多,他觉得理科生的参与者在这个行业里还是少了些。

最开始接触写作还是在美国留学时,江南曾说:“写书并非出于某种高尚的初心,只是在美国时太无聊了。”那时候没有太多中文书籍阅读的情况下,他开始尝试自己写作,“就是想自我表达,并没有说我要为一群人去发声,首先是为自己发声,然后在发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些人跟你有共鸣。”

他于2000年出版的回忆北京大学校园故事的《此间的少年》,拥有了一批粉丝,之后又创作了《九州缥缈录》。写过青春校园、写过奇幻,但江南觉得自己写作的核心母体一直都是成长,因为他对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感触颇深,“一个小孩将来要面对的外界环境和小时候以为要面对的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如何克服青春期的恐惧孤单,不被认同的感觉,我觉得到现在为止,我们都没有完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成长的主题现在还在写”。

创作瓶颈

没时间看书写书的“作家”很困惑

基本上每隔两三年,江南就会经历一次创作上的瓶颈。写作需要体力支持,体力不够,难以完成高效和大量的创作。保持年轻,对作家来说是很大的追求。江南特别羡慕萨特,因为觉得他始终年轻。24岁的时候,江南一天可以写一万五千字,但他觉得,写得多并不是一个作家真正的追求,“写作是长跑,不是短跑”。虽然写了这么多,第二天早上醒来再看,后面一万字都写错了。他始终提醒自己要经常避免写作惯性,不能让惯性把自己带跑偏。这种情况,江南只能自我调整,去阅读,去旅行,让自己沉淀下来。

然而,现在比较可悲的是,他连阅读的精力都没有了。“说实话大概有小半年,可能超过半年没有好好阅读了,这个事情让人挺焦虑的。”江南说,一年之前他一个月还能读两三本书,但现在半年都读不到。他现在最看中自己身上的“作家”标签,却没有时间看书写书,这就让他很困惑。

很多作家都有抑郁症的这个困扰,江南也觉得自己有点抑郁症前期症状,“对成功和失败,好消息和坏消息都无动于衷。没有什么想做的事,没有什么欲望,每天想坐那儿待着不动。”他称,整个人呈现出一种佛系状态。今年暑期,他的两部作品《九州缥缈录》和《上海堡垒》先后被拍成影视作品与观众见面,作为原著作者,这本来是一件很兴奋的事,但他却提不起太大兴趣,他也知道这不是一个正常的心理状态,但就是没办法。

创作态度

除了《三体》,中国科幻文学并不好

今年春节档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创造了46.5亿元的票房成绩,业内也收获不俗口碑,紧接着《上海堡垒》上映,接下来还有几部国产科幻电影正在制作中,很多人都将今年看做国产电影的科幻元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75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