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报背后的京东:发挥新型实体企业效能助推实体经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认为,可通过政策上的引导与支持,比如加强新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开放,发挥这些新型实体企业的优势能力,为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难点、痛点提供解决方案。
除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在线购物,京东近年来还建设了大量的线下实体店,加快自营线上线下一体化电商模式建设。目前, 7Fresh、京东便利店、京东之家、无人超市等线下业态在全国开店数量达到数万家,实现对全国60万个行政村的全面覆盖,实现大量有形的货物进出和商品交易。
在此过程中,新型实体企业从多方面助力实体经济数字化,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8月23日,作为新型实体企业代表的京东发布了2021年Q2财报,数据显示净收入为2538亿元人民币,由于对扩大就业规模、员工薪酬福利、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并让利于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京东集团始终保持低利润率运营,经营利润为3亿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京东体系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员工数近4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近12万人,成为国内民营企业员工人数最多的企业。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程度不断提高,是近年来我国日益凸显的创新发展新动能、新趋势。尤其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以电商、在线办公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充分发挥了技术和服务创新优势,满足人们居家消费、办公需求。我国全面复工复产后,数字经济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8.7%,两年平均增长了16.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7%。数字经济在内循环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过去18年来,京东对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投入,拥有40万名员工,并通过开放自身能力,服务全球19万客户。京东甘于做最苦、最累的事但有价值的事,就是为了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能够享受到与发达地区一样的高品质商品和服务,让广大中小微企业能享受到同样高效的供应链服务。京东一直在为用户、行业、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其自身价值也获得了社会及资本市场的认可。
物流基础设施是确保实体经济生产制造、物品运输、全国分销全流程的枢纽,是将各种产品快速、便捷送达千家万户的关键所在。以京东为例,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京东物流已经运营约1200个仓库,一年间,京东物流运营的仓库数量增加了450个,这个数字相当于京东从2007年开始自建物流到2017年十年间的仓库增长总量;包含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京东物流现有仓储总面积约2300万平方米,一年新增了500万平方米,建设了32座“亚洲一号”大型智能仓库。同时,建设冷链物流体系,在18个城市落地40多个多温层生鲜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也表示,政府监管作用的加强,依法行政能力的加强,包括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这些短板的提升,都非常关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108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