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互联网没有免费午餐

01-04 IT文章

在零下 20 度的北京海淀区,一群希望讨回押金的用户排起了长队,给这个时代留下了悲凉的背影。

在单车大战中,ofo 主打价格便宜,以低押金、低成本快速占领市场,期冀以规模化来吞并对手,实现垄断。然而,戴威算错的一步棋是:一味贪快,单车的智能化数字化几乎为零,运营全盘失守。

互联网没有免费午餐

立竿见影的是,新车投放数月后,坏车率、丢车率迅速抬头,运维成本高企,而经不起风吹日晒的小黄车骑行体验更差,为城市用户人群所不能忍受。

然而,在另一头,ofo 花钱如流水,从几元钱的月卡,到花几千万请鹿晗代言,在疯狂拉新面前,一切财务模型和数学公式仿佛都失效了。

ofo 覆灭的源头,是采用流量和规模的粗放型打法,初期采取大量投放,和大力拉新的方式,只盯着增速,只知圈用户,不注重产品品质,不关心运营质量。最终还是让用户付出了惨重代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初用户在廉价的骑行价格里获得的好处,如今都在押金里尽数吐回。

和 ofo 命运一致的,是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崛起的成千上万家创业公司,其中,O2O 是重灾区,一大批上门洗衣、上门洗车、上门按摩的项目,依靠白送式补贴,有了一定订单量,一度纷纷估值破亿,也都在寒冬里纷纷跌落。

在互联网商业模式 20 年的演化史里,「免费」几乎成为了互联网的代名词。自从雅虎率先开创了免费模式之后,搜索引擎、游戏行业、杀毒行业,挨个被新入场的免费霸主所征服,长期以来,免费成为了新经济的主旋律。以至于几乎所有的创业公司拿到融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免费和补贴。

然而,自然规律终究发生了作用,互联网的狂飙被商业规律的地心引力拉回了现实,2018 年的结束,就是在正式宣告免费与疯狂补贴时代的落幕。

而与此同时,另一些在 2018 年发生的种种事件表明,一个付费时代正在全速到来,用户付费的临界点已经出现:2018 年第三季度,爱奇艺会员收入首次超过广告收入,而且会员数字还在快速刷新;喜马拉雅的内容付费做了两年多以后,到 2018 年年末,收入已经跟做了四年的广告持平。

腾讯视频也在财报里宣布会员数达到 8200 万,这项业务在腾讯 Q3 财报中力挽游戏颓势,拉动了「增值服务」增长。营收来源于直播打赏抽成的快手在一年内获得了 200 亿收入,这是一种用户自发的付费模式。

而在国外,纯靠会员缴费、没有广告的 Netflix,上市 16 年间股价上涨 130 倍。

与此同时,付费产品的形态,也在持续迭代中,从亚马逊的 prime 到 2018 年阿里推出的 88vip 会员,暗含了一些不易发觉的变化。

贝索斯当初一意孤行推出的 Prime,被视作一个伟大的设计。2018 年,Prime 全球会员数超过 1 亿,据 Statista 报告,2017 年,Prime 会员平均消费额是非会员的两倍;2018 年,美国有超过一半的亚马逊用户是 Prime 会员。

prime 主要解决的是运费配送问题,而 88vip 产品的着眼点,在于打通了不同事业部和不同 App 的权益,让消费者以 88 元的成本,来获得淘宝、天猫、飞猪、饿了么和优酷、银泰等不同阿里生态组成部分的权益,实际上是用一种获客工具,为不同产品提供了相互倒流的机会。

互联网世界里正在发生的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首先,付费意味着,企业能真正从自己所提供的服务上赚钱了,以前是「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企业不好意思光明正大地从服务本身赚钱,总想着从其他地方赚钱,其实是让企业分散精力到了不相干的事务上,反而本末倒置。

就拿共享单车来举例,戴威和其他选手们,大多尝试了车身小广告,发币、跟 P2P 合作等途径寻求变现,唯独车本身好不好骑、如何提高运营效率,不在他们考虑的范畴内,最终曲终人散并不令人意外。回归付费,显然是从利益机制上的纠偏行动。

其次,付费实际上是增强了用户黏性,促进整个生态的繁荣,付费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种资质与入口,提升这项权益在用户心目中的分量,很多人为了享受机场贵宾室待遇而专门办理「百夫长」运通卡,即便需要付出数千元的年费,也在所不惜,就是这个道理。

对企业来说,付费能够把生态里的不同业务协同起来,让它们都能受益于高黏性的付费人群,企业与用户之间也能获得更好的互动。

而与付费趋势同时发生的,是中国经济形势在 2018 年变得有些严峻起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2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