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网约车精兵简政

02-01 IT文章

网约车精兵简政

网约车精兵简政

撰文 /   ©  AI财经社 王蒙

编辑 /   ©  张硕

1月的最后一天,晚上7点24分,郭全勇接到他这一天第21个订单,他没有回复女儿问他什么时候回家吃饭的微信留言,而是向已经坐在副驾驶位的乘客确认信息后直接开始了新的行程。郭是一名网约车司机,在上海干了快两年。临近春节,网约车难打,他都开始挑活儿了。5个月之前,他从滴滴转到了美团,理由也简单,他的滴滴账号被封了。


2018年9月,郭全勇因为一桩十多年前的抢劫案底被滴滴筛查出来。这个案底让郭全勇一头雾水,为此他特意跑了一趟案发派出所,经过指纹、DNA检测发现,实施抢劫者并非是他,派出所取消了他的案底并给他开具了“无犯罪记录证明”,但滴滴仍然封禁了他的账号。

滴滴没再给他申诉的机会,即使他的服务分已经达到96分(满分100)。一位接近滴滴的人士称,早期滴滴平台并不会对注册的车主进行背景审查,即使有“案底”也能正常接单。但乐清顺风车事件后,滴滴内部迅速封禁了一批有犯罪前科的车主账号。

郭全勇的上一份工作,是在距离上海62公里的昆山电子厂组装手机。在流水线上待了五年后,2017年5月在老乡的“撺掇”下,他辞职来到上海,挂靠在一家租赁公司名下成为一名滴滴快车司机。促使郭全勇从流水线工人向网约车司机转变的最大动力是自由,“给自己打工,想干就干,不想干就歇歇,谁也管不了我”。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网约车行业经历了自诞生以来最强力度的监管。两起顺风车恶性事故,引起了全社会对交通运输新业态的反思。2018年9月5日,交通部等多部门对全国范围内所有网约车、顺风车平台公司开展进驻式全面检查,其中滴滴、首汽约车等8大平台公司由部级监管层直接进驻检查。

社会舆论的愤怒,政府监管的铁拳让靠着资本力量一路狂奔的滴滴,不得不停下脚步处理过度重视扩张带来的后遗症。一场针对网约车司机的重新审核行动,在滴滴平台分批次推进。


网约车精兵简政



无法在滴滴平台接单后,郭全勇注册了美团打车的账号。这5个月他在美团已经接了2000多单。用户给他的评分依然维持在5分,满分。

2018年3月21日,美团打车进入上海。开城第四天,美团点评CEO王兴即宣称,美团打车已经在上海拿下1/3市场份额。一位网约车业内人士告诉AI财经社,“能在网约车市场掀起点风浪的可能只有美团,因为它的用户跟滴滴90%都是重合的,如果王兴真要做网约车,它绝对是滴滴的一大竞争对手”。

事实上,网约车平台的竞争从未停歇,尽管滴滴已经拿下中国出行市场近90%的市场份额。一方面,首汽约车、神州专车等平台公司枕戈待旦,预备放手一搏,也有美团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拓宽边界,涉足出行市场;另一方面,传统车企扎堆网约车布局出行业务,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除了抢夺用户,摆在明面的监管标准也成为制约网约车发展的关键。随着一大批不合规运力被清除,叫车难或许会成为常态。

01

无证的“黑车”

2018年1月,何磊花18万元买了一辆天籁,注册成为了一名滴滴礼橙专车司机。半年后,他就后悔了。

原本想着月入过万,一年半时间就能把本钱挣回来,但何磊没有赶上网约车行业高歌猛进的时候,堵车、限号制约着他的收入,油费、车辆保养扩大了支出,监管则给他戴上了“紧箍”。

2018年11月的通气会上,由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组成的安全专项检查组,通报了进驻网约车平台公司的检查结果,认为滴滴公司存在7方面33项问题,其中包含网约车非法营运。首汽约车、神州专车、易到用车等在内的其他七家网约车平台也在被要求整改之列。

“合规”、“安全”成为网约车平台的关键词,对司机资质的审核愈发严苛。不仅网约车平台公司需要取得《网约车经营许可证》,入驻平台的车主还需同时取得《网络预约出租车驾驶员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尽管2015年就已经登陆上海,但滴滴至今仍未在上海取得网约车经营许可,主要原因是部分车辆以及驾驶员不符合规定。

2019年1月1日,一则“滴滴要清退平台所有私家车”的消息引起了网约车司机的恐慌。尽管滴滴迅速给予辟谣,但何磊仍然忧心忡忡,感觉自己成了跑“黑车”的,接订单时也会避开机场、火车站等监管较严的区域。在他看来,“没有证的司机被清退应该是迟早的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1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