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爱屋吉屋湮灭记: 烧钱不能颠覆一切

02-19 IT文章

爱屋吉屋湮灭记: 烧钱不能颠覆一切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文|王金晓

成立一年半,拿到6轮融资,估值60亿人民币,在上海租房市场拿到28%的份额,“佣金只收1个点”的广告语传遍大江南北。

2015年的爱屋吉屋是一个现象级平台。2016年裁员、市占率下滑,2017年被曝出拉员工强制入伙投资,2018年销声匿迹,2019年1月,被曝官网、APP停止运营。爱屋吉屋关门的速度也是现象级的。

2月18日,网友爆料称,爱屋吉屋官网、APP已经停止运营。目前爱屋吉屋官网页面显示“一楼房东”,且页面无法点击。搜索爱屋吉屋的官网,已经跳转到一个叫一楼房东的产品页面,APP也确实停止运营。这家公司飞速的陨落,像它出现时一样突然,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上,甚至可能都留不下一点印记。

爆发、挣扎、陨落

2014年3月,土豆网原COO及CFO、土豆网前高级VP黎勇劲、邓薇联合创立爱屋吉屋。当时创业大潮正盛,“烧钱”是个非常盛行的词,网约车烧钱大战,O2O大规模补贴,连手机也是性价比盛行。爱屋吉屋号称“用互联网飞机大炮的方式挑战传统房地产中介的刀耕火种”,以颠覆万亿市场的决心加入了烧钱大军。

2014年9月,爱屋吉屋推出“租客佣金全免”的补贴策略,迅速博得眼球。在上海,爱屋吉屋当时快速拿下了整租市场中28%的市场份额,跃居第一。

2015年,尝到甜头的爱屋吉屋切入二手房交易市场, “佣金只收1个点”的广告语再度席卷全国。

2015年9月,爱屋吉屋在上海的二手房交易达到2400多套,仅次于链家的4000多套。据36氪的数据,2015年,爱屋吉屋在上海和北京两地网签交易数据显示总成交17893套,套均总价接近180万,预估全年总成交略高于2万套,GMV约为400亿人民币。

不到两年时间里,爱屋吉屋迅速完成6轮融资,创造了世界纪录。融资方也全是大牛,顺为资本、淡马锡、晨星资本、高瓴资本等等。2015年11月,爱屋吉屋拿下E轮1.5亿美元融资,估值10亿美元跻身独角兽行列。而这也是爱屋吉屋最辉煌的一年。

随后情况急转直下,2016年,爱屋吉屋市占率极速下滑。仅半年时间,在北京市场的市占率从3%下滑至1.46%。大本营上海的市场份额从5%下滑到1.5%。更雪上加霜的是,这一年,资本逐渐冷却下来,爱屋吉屋的烧钱模式维持不下去了。

这一年,爱屋吉屋修正了之前的做法,终止了佣金减免策略,不再迷信互联网渠道并开始铺设线下门店。大幅减少了广告投放的同时,又进行裁员节省开支。据当时界面新闻报道,爱屋吉屋后台职能部门400人被裁,占到职能部门总人数的20%,相当于公司全体员工数的6%。联合创始人邓薇当时对媒体说“现在考虑的是如何活下来”。

可是爱屋吉屋终究没能活下来,根据云房数据研究中心统计显示,2017年,爱屋吉屋在北京市场的市占率仅剩0.48%,跌至第七。在上海市场排名第八,市占率降至0.69%。再加上这一年的楼市调控,爱屋吉屋只能依靠关闭门店继续“断尾求生”。到2019年1月底正式停止对外正常业务,进入善后清算程序。

新瓶装旧酒的互联网思维

爱屋吉屋的昙花一现证明了资本加持的确可以迅速做出好看的数据,但如果没有创新性的业务模式,资本只会让企业快速走完一个生命周期。爱屋吉屋本质上没有解决房屋交易的效率问题,只是借用互联网的渠道,搞了一把促销。

爱屋吉屋的模式乍看是有互联网思维。通过取消线下门店节省成本,通过广告+补贴的方式吸引购房者,以此迅速建立规模。互联网同时还可以实现信息对称,线上匹配提高交易效率。但这套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完全“跑偏”。

房产不同于网约车,这是一个高频询价、低频交易,且流程复杂十分依赖线下的场景。特别是二手房,大部分人一辈子最多也只有2-3次二手房交易。

业主不可能直接对接购房者,要选靠谱的经纪人省去看房、走手续的麻烦。购房者则需要优质的房源、靠谱的经纪人协助筛选协助。所以,爱屋吉屋烧钱根本不可能留存住用户,让用户形成消费习惯更是荒诞。同时,线上匹配也只是理想化的状态。

爱屋吉屋也看到了经纪人的作用,很快就调整了策略。“经纪人6000元底薪”、“平均月薪过万”“65%起的提成”等消息不胫而走。到2015年底,爱屋吉屋的员工数从3000多人飙升至13000多人。爱屋吉屋从互联网信息平台变身为房产中介。可这样一来,爱屋吉屋除了投资方给的钱和纯粹依赖线上平台,跟其他的中介基本没有什么区别。

可谁不会做APP呢?链家会做,我爱我家也能做,与爱屋吉屋不同的是,这些老牌的房产中介都有线下门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5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