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凭什么刷屏的总是别人?| 36氪领读

02-24 IT文章

关注并标星36氪

每天3次,打卡阅读

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联网商业

━━━━━━

凭什么刷屏的总是别人?| 36氪领读

周末早,不知不觉,2019已经快过了一个月了,相信很多小伙伴在年初都立下了读书的flag,现在你的读书计划进行的怎么样了呢?

新的一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所进步,为了这个小目标,36氪为大家开设了一个栏目【36氪领读】。

未来每周末的早上,我们都会你推荐一本值得读的书,并提供一些书摘,希望我们都能坚持下去,让自己在今年有所收获。

本次推荐书籍为霍世杰 《刷屏》 。

文 | 36氪领读

2012年5月24日,微信上线了一个叫“朋友圈”的新功能。自那天之后,传统的传播方式被颠覆。

现在,只要你有一部智能手机,安装了微信,几乎每天都会拿着手机刷微信群和朋友圈,你也肯定在朋友圈做过这两件事:参与刷屏,被刷屏。

业界公认刷屏量巨大的网易,从2018年开年戏精大课、网易云音乐年度歌单,到《睡姿大比拼》《荣格心理测试》《她挣扎48小时后死去》,可以说是从年头刷到年尾。

2016年9月,抖音横空出世,开启了短视频领域的刷屏热潮。而2018年的一部抖音《第一届文化戏精大会》则成功让抖音成为营销绕不开的关键词。

刷屏,仿佛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仔细思考:

为什么这个内容能刷爆朋友圈?

为什么别人做个H5就能引发刷屏,而我却不行?

到底怎么做才能让10亿月活跃的微信用户成为我的免费流量?

其实,刷屏是可以复制的。复制当然不是指抄袭别人的创意,而是说,刷屏有方法可循。

在进行刷屏方法的实操之前,首先要明白刷屏的两个内核——圈层与人性。

凭什么刷屏的总是别人?| 36氪领读

圈层:圈层实现传播


圈层也可以说是“社交圈”。微信好友的分类基本就代表了一个人在现实社会的关系以及分类,是现实社会的缩影,那么必然也会有现实社会的标签,比如你是哪里的人、你工作的领域是什么,都会直接影响到你的圈层,进而反映在朋友圈中。

基于圈层,每个人在微信上会被自动地以地域、职业和爱好等维度划分到多个圈层。每当有人进行分享,信息就会自动进入这些圈层中,分享的信息与圈层的关联度越高,就越能引发某个圈层的热议或分享。

所以,刷屏之前,品牌一定要明确:我们首先要引爆的一个圈层是什么?这群人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比如是“90后”这个圈层更容易引爆,还是“90后”中的二次元圈层更容易引爆?

当信息在试图击穿一个圈层的同时,也在跨越多个圈层传播,对于传播素材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信息的裂变性越强,跨圈层参与用户越多,实现跨圈层传播的可能性就越大。最终,才有可能实现全民刷屏的终极目标。

凭什么刷屏的总是别人?| 36氪领读

人性:洞察产生共鸣


找到目标圈层之后,要想使传播内容引起目标圈层的普遍注意,需要依靠刷屏的第二个内核——人性。传播的内容能否刷屏,核心在于内容本身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对大众情绪的洞察,我们能不能帮用户说出来他(她)心中所想但没有说出的话,就是所谓的“人和”。

2017年凭借“番茄炒蛋”刷屏的招商银行信用卡团队负责人说,过去几年,他们团队一直在坚持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读懂人”,精准地洞察人心,提炼作品的创意角度;第二件事是“拥抱科技”,充分利用科技赋能的新媒体,提升传播效率。

洞察已经是营销界公认的重要方法。但怎么去寻找和验证所洞察的内容呢?用户洞察的关键是发现那些潜在的、用户尚未察觉发现,或潜意识里认为不可解决的痛点。

而调研和对目标用户需求的深度发掘是洞察质量验证的最有效方式。因此,要想锻炼洞察能力,还要再生活中多看、多想才行。

凭什么刷屏的总是别人?| 36氪领读

刷屏的5个底层传播逻辑


即便找到了目标圈层和圈层的痛点,如法炮制一个别人的刷屏案例,也不一定能引发刷屏。这是为什么?其实在刷屏的表象下,是一些底层传播逻辑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无图无真相。无数的案例证明,相较于冗长的文字,图片和视频更容易刷屏,尤其是截屏。截屏是最容易获取的刷屏素材,因为用户本能地认为有图片和视频的媒体更具现场感,离事实真相更近。

品牌如果想要释放一个消息,只要截一个屏,找个KOL把截屏发出去。如果证据链和话题性足够,可以很快引起行业关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7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