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吸猫养狗成时尚,崛起的“它经济”未来能走多远?

02-25 IT文章

吸猫养狗成时尚,崛起的“它经济”未来能走多远?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文|东方亦落

现在多数人每天都要拿出一些时间“沉迷”于互联网中。而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人的时间都花在了浏览萌宠的图片和视频方面,也就是近来流行的“云吸猫”、“云养狗”。这主要是因为许多人平时异常繁忙,没有时间亲自去养宠物,所以会去关注社交平台中的宠物内容账号,从而获得一种对宠物渴望的精神层面的满足。

当然,也有许多人是不能单纯靠这种方式获得满足的。毕竟人们的生活品质日益改善,对精神层面的需求就越来越注重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忙碌的日常,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养宠物也就成为了各个年龄段的人消解孤独的重要方式。

旺盛的需求也催生了相关的市场,而宠物市场得以兴盛,互联网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凭借这种需求,加之互联网的“推波助澜”,形成了独特的“萌宠文化”。这种在互联网中兴起的“萌宠文化”也带火了相关的生意,从衣食住行到美容医疗,宠物活的一点儿都不比人差,甚至它们的主人给宠物花的钱比自己都多。

照此看来,“互联网+宠物”模式必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然而过热的行业总会引来投机者并出现问题。宠物行业虽然火爆但尚未成熟,因而需要尽量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才可能让“互联网+宠物”模式走得更远。

一、“萌宠文化”促使宠物生意火爆,互联网功不可没

可以说,养宠物行为日益盛行,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经济的增长让人们将宠物作为重要的精神寄托,宠物的角色与此前大不相同,在许多家庭中,它们已经成为一份子甚至是人类的伙伴。

在信息时代,许多巨大的需求与商机都是从互联网中发酵的,宠物行业亦是如此。互联网中许多社交账号里的内容就是宠物的图片和视频,还有一些萌宠小故事,甚至还有许多以宠物的名义注册的账号。如“回忆专用小马甲”、日本已故网红柴犬“北登”,王思聪的宠物“王可可”、在韩寒电影中出镜的“马达加斯加”等。它们都与宠物有关,并且藉由互联网积攒了许多粉丝和人气。

在现实与互联网“宠物热”的推动下,本就有旺盛需求的群体产生了更为强劲的需求,而有潜在需求的群体也被激发。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的宠物数量从2010年的9601万只增加到2017年的1.68亿只,“宠物家庭”的比率达到了17%,这还没有算上互联网中喜欢“云吸猫”、“云养狗”的潜在人群,这部分人群在未来很有转化为养宠物群体的可能。在原本的需求之上,互联网的力量塑造和推动了“萌宠文化”的加速诞生。

预计未来10年,中国的宠物饲养人数会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出现爆发性增长,许多人也看到了其中的巨大需求与商机。因此,围绕着萌宠文化的一系列生产、销售与服务的商业活动同样藉由互联网得以迅速发展。

去年,中国宠物消费市场规模达到1708亿元,比2017年增长了27%。今年中国的宠物数量预计会突破1亿只,到2020年,消费市场规模可能达到2000亿元。而中国的“五大宠物之城”为北京、上海、武汉、重庆、广州,在这些城市中,人们每年在宠物身上的平均花费超出6000元,其中多数都通过互联网进行消费。

吸猫养狗成时尚,崛起的“它经济”未来能走多远?

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消费方式逐渐被淘汰,共享经济、移动支付、无人超市等新颖便捷的消费理念影响着人们,与宠物相关的“它经济”在此种背景下得以迅速崛起,也带火了互联网宠物生意。

在互联网中,宠物科普(品种类型、生活习性、家族溯源)、培训(饲养、穿衣打扮、医疗)、社交(照片分享、趣事分享)、宠物明星秀(造型、时装)、娱乐(交友、配对、约会)、相关用品销售(美食、时装、玩具、日用品)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链条。这一链条能够更好地整合宠物市场的各个环节,从而在宠物生意方面发挥更大的力量。

从宠物行业去年的细分市场收入占比来看,宠物食品排名第一,占比39.3%。之后是近些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的宠物医疗,占比28.8%。第三是宠物用品,占比21.4%。而其他的附加服务收入占比为10.5%。宠物本身交易方面,超出50%都是在互联网中进行交易的,而宠物的配种、出租等业务也都能在互联网上进行联系。

从数据来看,去年“双12”期间,宠物行业产生的订单数量约为400万笔。从消费领域来看,宠物生意不只是饲养,而是形成了极具个性化的宠物生态。在网上搜索就可以发现做宠物生意的电商平台数量激增,而线下的宠物商店、宠物诊所、宠物美容院等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宠物经济正在转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增长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8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