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楼市,再无,普涨

02-26 IT文章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叫卢俊,(ID:zhenjiaolujun0426),作者:真叫卢俊,36氪经授权转载

资产保卫战这件事情是真正意义上需要打响了。

网络上一个段子:2017年,靠运气赢回来的财富,2018年,靠实力全输了回去。

通过这一年这一轮的洗涤告诉我一件事情:很多我们理所当然认为的常识,这一年来有些改变。我们会需要做一些调整,一些逻辑,一些方法,或者说一些金字塔结构,构建顺序,开始改变。

01

第一个,我们来看整个货币市场

楼市,再无,普涨

这张图它给我们总结了过去的四年,特别重大时间节点里面,对货币的一个总政策。

然后在2016年提到了抑制资产泡沫,关注货币总闸和现金流。

但是很奇怪的一点,2018年在整个经济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也突然不再提管住货币总闸,特别是最近我们这段时间,我们频繁地看到好像货币要宽松了。

以前一直说宽松房价必涨,对不对?X万亿那一年一宽松,房价半个月之后就涨了。

为什么今年做那么多动作,又降准又降息,现在X万亿了,马上就要Y万亿了,房价一点反应,为什么?

第二个想跟各位聊聊宏观层面。同样发生在上海,同样来自于在2018年。

楼市,再无,普涨

第一张照片来自于大热的前滩,时间在2018年的开年,人山人海,一千多个人就抢了一百多套房,队伍排得特别特别长。另外一张在一个上海的远郊,居然打出了买一套房子送一套。

好像热的地方就热,冷的地方就无比的冷了。前滩都热了一年了,每出一个项目就被哄抢,而远郊近郊项目,好像都很难卖,都卖得很艰难。

这个现象也是我从业那么久时间比较少看到的,一个城市它的冷热可以如此的不均。换句话来说,现在我告诉你,我看好上海,但是你知道该怎么办吗?上海有特别好的也有特别差的。

这两个常识被打破的现象,也让我有一点点的迷惘,过去我们判断楼市走势的一些理论好像都没有用了,包括以前我们从土地来看,从一些预售证来看,现在再来看好像都没有用了。

02

我尝试着去找寻背后的原因,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现象?有几个观点来跟各位分享一下

第一个,从2018年开始,各位一定要记得一句话,以前其实我们一直在说,因为土地是稀缺的,房子是供不应求的,所以经济管控是无用的。但是在2018年我告诉你,总量其实已经够了。

有一个统计,中国房地产的存量是300亿平米。换句话来说,每个人大约30平。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样的人均面积对房地产来说,总量绝对够。

楼市,再无,普涨

过去因为供不供不应求也好,因为稀缺也好,是因为我们从人均的五平米,一直到了10平米到15平米, 25平米,供不应求。但是2018年开始房子已经不稀缺。

第二个,今年大量的用户意识到了,其实买房归根到底是要注重房屋质量的。因为房屋质量真的会出现问题。

所以在整个房子已经不缺的时候,恰巧遇到了用户对房屋质量开始重视,这两点的碰撞就直接导致了一个结果:房产的质量也同样进入到了优胜劣汰上。

楼市,再无,普涨

换句话来说,整个房地产的大熔炉,开始碎片化,差的开始下沉。这也是为什么刚刚我说的冰火两重天。

这是现在一定要做知道,如果现在去买房,不要只看地段,因为房子是够了,你的房子如果质量不好,都是没人给你接盘的。

第三个,也是非常重要的政策层面,去年给房子定的一个大前提叫:房住不炒。这四个字值得印在脑门上。2019年最重要的叫:因城施策。

楼市,再无,普涨

为什么这个很重要?不知道各位还记不记得在16年17年的时候,房地产有这样一个现象,上海涨了过一段时间轮到杭州,杭州涨了,再过段时间轮到嘉兴涨,对不对?房价是传导机制的一个地方涨,然后往周边。

现在这个时候,因为因城施策,这样的一个价格传导机制消失了。因为每一个城市的楼市政策都不一样。以前的政策是中央定个基调,大家全部执行,现在你看中央会定明确基调吗?房租不炒也好,因城施策也好,全都不是明确基调。

但是每一个城市都要理解基调,然后再各自做一些小调整。这是为什么我们在18年年底的时候会听到那么多看似放松的信号。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城市互相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的。

所以一个特别重要的一个现象,在今年开始楼市如此洗牌之后,地产正式告别雨露均沾。

楼市,再无,普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8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