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湖南叫停一切槟榔广告背后:植入网剧冠名春晚,成当地纳税大户

03-09 IT文章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难以规范的槟榔行业终于给自己上了一道紧箍咒。

近日,湖南槟榔食品行业协会发文件称,为响应市场监管要求,从3月7日起,成员单位停止国内全部广告宣传,在报纸、电视等媒介均不允许发布槟榔广告。

该协会会长杨勋向新京报回应,即便是已签订的广告投放也必须强制停止。他强调,文件与“3.15”无关,主要为规范行业发展,让企业形成自律。

近年来,槟榔广告不仅登上了湖南电视台的元宵晚会,还在热播网剧中“露脸”。关于槟榔的定性问题,过去一直很模糊,是中药也是食品。直到2017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致癌物”完整清单,槟榔果被列为一类致癌物。

然而,历次的致癌疑云并未将槟榔产业击垮,在过去20年内,湖南、海南等地的槟榔产业不断扩大。年轻化的槟榔品牌甚至登上了地方卫视的元宵晚会,被植入进热播的网剧。

被槟榔毁掉健康的年轻人规模与槟榔产业的畸形发展,走向了两条对冲的快速道。

割脸人与槟榔王国

舌头被割掉,牙床被切除,手术伤口从上颚延伸到颧骨……这是一个口腔癌病人术后典型样貌。同时,他们是槟榔的上瘾者,成包成包被咀嚼掉的黑果子,带领他们走入了病痛的深渊。这些因痴迷槟榔而患病的癌症患者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割脸人”。

槟榔被推上风口浪尖并非一回两回。

2018年4月14日,湖南湘雅医院官网发布了一条消息:“在口腔颌面外科 46 病室,现 50 位住院患者有 45 人患口腔癌,其中 44 人有长期、大量咀嚼槟榔病史。”

湖南,这个并不生产槟榔果的省份,却是槟榔产业的发展与消费重点区域,也是口腔癌的重灾区。

2017年,刊登于《中国牙科研究杂志》的一篇《预测槟榔在中国诱发口腔癌人数及产生的医疗负担》论文,采集了长沙市包括湘雅医院、湘雅二院、湖南省肿瘤医院在内的五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的口腔癌患者数据。文章显示,在过去12年里,长沙市5家医院的口腔癌病例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从2005年的305例,增长到2016年的2108例,总数已达11882例。

湖南叫停一切槟榔广告背后:植入网剧冠名春晚,成当地纳税大户

槟榔王国的“割脸人”,面对的是手术治疗以及艰苦的放疗化疗,并且超过半数以上的患者治疗后会因复发而死亡,五年生存率约为50%。如果庆幸存活下来,他们将带着永久性损伤的面貌和严重的口腔功能障碍,在病痛的折磨下走入未来的日子。

祸源就是一颗拇指大小的黑色果子。

槟榔因为咀嚼时的快感令人上瘾,同时其中所含的生物碱、槟榔鞣质、槟榔特异性亚硝胺和活性氧等成分含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甚至直接致癌性。粗糙的纤维会通过与口腔黏膜的摩擦造成口腔黏膜局部损伤。

2013年,由央视发起了一轮关于“槟榔致癌”的声讨,直接令湖南槟榔行业遭受重击。这股妖风也波及到以槟榔入药的A股上市制药企业。天津中新药业、北京同仁堂、哈药股份等多家企业股票集体下跌,中新药业甚至跌停。

舆论在数月后被摆平。央视财经改口称致癌言论无科学依据,事态得到了平息。

湖南叫停一切槟榔广告背后:植入网剧冠名春晚,成当地纳税大户

湖南省口腔医学会会长、中南大学口腔癌前病变研究所所长翦新春,在2014年发表的论文《槟榔致癌物质与口腔癌》中写到,“咀嚼槟榔可引起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以下简称 OSF),OSF是一种癌前病变,经过长期的慢性病理过程可恶变为口腔癌。”

槟榔与OSF之间有复杂的病理关系。并非所有嚼槟榔的人都会得该病,并不是得OSF的患者都会恶化成口腔癌。湘雅二院口腔颌面外科主治医师贺智晶曾向媒体表示,“吃槟榔的人多了,得OSF的人自然就会多,而OSF病人癌变率远远高于正常人群,要让这部分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程度”。

2017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致癌物”完整清单,槟榔果被列为一类致癌物。

槟榔的危害性被严重忽略了,甚至大众被“槟榔不会致癌,都是谣传”等话术蒙蔽了。槟榔没有被克制宣传,或者像香烟一样被注明“吸烟有害健康”,反而被宣传成“清神醒脑、返老还童”的灵丹妙药。

这个近千亿规模的槟榔王国没有被舆论击垮,在短暂的低迷之后,重新恢复增长的生机,直到新一轮质疑的到来。

地方保护下的支柱产业

槟榔,这颗黑色的果子,可以毁掉一个青年人的健康,也可以撑起一个地方产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42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