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她呼葱觅蒜而来,绘出了“无脸”但有魂的古风梦

03-23 IT文章

她呼葱觅蒜而来,绘出了“无脸”但有魂的古风梦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难逃一吸”(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我们经常能够采访到各行各业充满创意的人们,因此有了这份《脑洞故事集》,而今日客官赶巧,恰是第一回:

「古风起女侠恋自由,画无脸绘师守初心」

呼葱觅蒜,画师,常住帝都、沉迷于古装剧的92年白羊女战士。

名字来源于偶然读到蒲松龄的《绰然堂会食赋并序》中“夫然后息争心、消贪念, 箸高阁、饼干咽,无可奈何,呼葱觅蒜。”一句。

以“古风无脸画群像”成名,但也创作了《王兄李兄没完没了的故事》这样的泡面漫画。

以下,是她的故事。

如果你偶然溜达到恭王府,没准会在廊间檐下,看到这样一位姑娘:她有漂亮的黑直长发,明亮的双眸此时却仿佛神游境外。她的手中拿着iPad Pro,忽然想到了什么,就会拿起触控笔草草的画上几笔。

很可能在几天之后,恭王府里的草图,便会进化成许多人争相转发的“无脸画”。而这位姑娘——真名王晓艺,笔名呼葱觅蒜(下文统称为“呼葱”)——则会继续沉浸在她弥漫着古风的奇思妙想中,诠释着她源自港片的武侠梦。

她呼葱觅蒜而来,绘出了“无脸”但有魂的古风梦

这位在微博上有144万粉丝的画师,同时也是一位独立女性,她觉得画师的职业特点,给与了女性更公平的竞争环境,虽然仍有各种困难,但真正爱画画的她们,可以在实现理想生活的同时,也能在市场中立足。

古风,但精神不古

古风一直是有着不小争议的“亚文化”。给“亚文化”加上引号是因为虽然穿着汉服之类古装上街的人是少数,并且一出现就跟Coser一样,会找来路人异样的目光。但实际上由于古装剧的极大流行,将古风作为审美对象来愉悦自己的人并不少。

具体体现在,去任何一家照相馆,拍婚纱照和艺术照时,不同形式的古装衣服玲琅满目。

而我们在采访呼葱的时候,她也笑说,虽然平常觉得太羞耻了不敢穿古装出街,但私下会穿一穿,开心一下。

古风的争议大体集中于两处:一为小年轻们东施效颦,只图样子好看,无视历史事实。一为替封建落后思想招魂。

这两处争议,其实也是对呼葱这样古风画师的巨大考验。众所周知对于一个面向市场(而非纯粹艺术圈内)的画师来说,“画得好看”是一个听起来简单,但其实要下很多功夫的要求。

呼葱在采访时说,为了在一张画中实现古风的意境,她不断的摸索一些办法:

  • 古典的形式:她在画中采用“两点透视”的中国古画形式,并在必要的时候使画作变成宽幅,有一种画卷徐徐展开,故事娓娓道来的古意。

    唯美的意境:她善用一些自带“中国风”的意境,如以竹林为背景,以天青色为主色调等等。还有画作中常要画出“起风”的感觉——如若是决绝的女子,应是逆风而行。

    内敛的情感:呼葱之所以不给人物画脸,还有赖上学时导师的提点。当时她作业时,其它部分都已经画好,唯独不知怎样勾勒脸庞。而她的老师干脆说要不别画脸了——无脸,反而将人物的情绪藏了起来,却正应了古风中内敛含蓄的调子。

    她呼葱觅蒜而来,绘出了“无脸”但有魂的古风梦

    虽然“好看”非常重要,但若仅止于好看,也只是匠气十足的美工作品罢了。个性开朗的呼葱在采访时开玩笑说其实自己也要做一些美工的活,不过她也着力在作品中完善精神内核,使“古风不古”。

    自画“古风无脸群像”始,呼葱就开始了对于古装的艰难考据:“你总要知道一件古装什么时候不能是左衽,宋代的头发可能是披下来的,而唐代装饰整体又会比较华贵。”

    于是图书馆和博物馆自是呼葱常常出没之处,不过她也说,有时候看书会看到头晕脑胀。于是古装的电影、电视剧与纪录片,也都成为了呼葱的常备学习资料。坐在电视前的呼葱,和在恭王府的呼葱一样,iPad不离手,随时边看边画,以求作品出街时,细节不错。

    呼葱最喜欢的画家之一是明代的仇英:“仇英的一幅画我能看很久,就因为他画中的细节非常多,开始学画之后发现自己更喜欢这一路子。”

    而细节严谨,追求与史实分毫不差,却不妨碍呼葱在作品的精神内核中,加入更多现代元素。

    在呼葱绘画,作家姬理绘撰文的故事画册《万夜聊斋》中,她们一起改编了《聊斋志异》里聂小倩和宁采臣的故事。这个故事中,小倩不再等待宁采臣来救,而是凭自己的巧思利用宁采臣在内的多个男人,最终夺了除魔剑,手刃黑山老妖。

  •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46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