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自动驾驶到底有多贵?一台行走的钞票粉碎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硅谷密探(ID:guigudiyixian),作者: Zhan Zhang,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穷。
对于法拉第未来(FF)来说,这可能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
Faraday Future,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和恒大分手后,FF的资金链基本陷入绝境。为了维持公司的基本运营,贾跃亭也可谓是煞费苦心,开源节流并行,却仍难挽颓势。
本月14日,FF爆出已将其在北拉斯维加斯地区的913英亩(约合369公顷)土地挂牌四千万美元出售,试图填补自己的运营开支。上个月,FF更是让数百员工无薪休假,并一再延长他们的休假时间。
就在这周(24日),FF终于传出,找到救命稻草——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互联网游戏公司第九城市,将出资6亿美元,跟FF成立合资公司。资本将基于合同的约定,分期注入。
然而,这些努力,在自动驾驶这台钞票粉碎机的轰鸣之下,都不过是杯水车薪。今天,小探就来跟你探讨一下,自动驾驶烧钱的那些事。
每年烧十亿美元,巨头资本的未来游戏
我们先来看看现有巨头的烧钱游戏。
被通用汽车收购至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Cruise,去年成功为母公司损失了七亿两千八百万美元($728.000.000),比2017年增加16%,并仍处于纯粹研发的烧钱状态。
今年,通用更计划在西雅图开启新分部,招募数百名工程师参与研发,烧钱速度只会越来越快。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Uber的自动驾驶部门——Uber ATG,也在近日Uber的IPO进程中公开了它的月度账单:两千万美元。
按照这个速度估算,自2015年Uber进驻自动驾驶这一烧钱战场始,Uber可能已经在其上花费了逾9亿美元。
即使是估值逾千亿的超级独角兽Uber,在这种烧钱速度下,也不得不积极与孙正义的愿景基金和丰田汽车商谈,期求获得1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
相形之下,FF这块九百多英亩的土地,即使能如预期出售,或许不过只是Uber ATG两个月的正常开销罢了。
若是考虑到这一领域的头牌玩家——Waymo,资金的投入与开销便来的更为可怕。
2015年,即Uber进军自动驾驶的年份,Waymo已成功烧掉11亿美元。据Waymo前员工及其他行业内人士估算,如今的Waymo,每年要在各方面花掉10亿美元以上。你没看错,是每年10亿美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白花花的钱,都烧哪里去了?
研发自动驾驶为何这么贵?人才、数据、硬件都是原因。
人才的重要性无需多言。
在美国,自动驾驶工程师仍处于紧缺状态。目前的从业工程师中,过半人数拥有博士学位,剩下的也大多拥有硕士学位,平均工资在23万美元左右,最顶尖的10%人才更是坐拥35万美元以上的年薪。
2017年,福特对Argo.ai的十亿豪赌更能说明业界对顶级人才的渴求。
当时,Argo.ai刚刚成立不足两个月,尚未有任何产出。然而,两位创始人——CEO Peter Rander(前Uber ATG高级工程师)和COO Bryan Salesky(前Waymo硬件部门主管)的技术背书已足以让福特下定决心,为人才一掷千金,投资十亿美元,完成对Argo.ai的事实收购。
为什么说是事实收购?这笔投资完成后,福特将成为Argo.ai最大的持股人。而Argo.ai有了这笔钱,当年就计划把团队扩张到200人,并和福特自动驾驶团队整合。未来,Argo.ai将逐渐成为福特的全资子公司。
数据,更是自动驾驶企业的重要护城河之一。
为了收集足够的数据来训练模型,建立自身竞争优势,也为了验证自身技术安全性,分析道路实际场景,各自动驾驶企业均需要进行大量的公共道路测试。
在路试中,每部车都至少需配备一位安全驾驶员,一位工程师,以及一位控制室监控员,这其中的人力成本不言而喻。再考虑上高额的保险费用,其开销便显得愈发高昂。
如今,Waymo已经完成了逾一千六百万公里的自动驾驶路试,这其中的投入可想而知。
另外,现阶段的L4自动驾驶均构建于高精地图之上。为了实现广泛可用的自动驾驶技术,厂商需要让自己的数据采集车(往往需要配备LIDAR来满足精度需求,下面会说到LIDAR)高频率地在自己的运营道路上巡游,更新自身的高精地图信息,以保障数据的有效性。
在自动驾驶测试、运行范围不断扩大的今天,高精地图的覆盖面积亦要随之增长,维护与更新的开销因而水涨船高。
硬件也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镭达(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便是全车最为昂贵的部分。
镭达借助激光的反射探测四周物体,得到准确的立体位置关系,生成三维的点云数据,是绝大多数自动驾驶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感知核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48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