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为什么卖起了「小红杯」咖啡?
每日优鲜卖咖啡,这事看起来是不是很蹊跷?
来源 | 零售老板内参(ID:lslb168)
文 | 孙园
编辑 |万德乾
每日优鲜卖咖啡,还起了一个很有记忆点的产品品牌——小红杯。
外界对此是有惊讶的,原因无非是聚焦生鲜社区业务的每日优鲜,距离咖啡品类,有着很长的一段产品跨界距离。
你看,这种感觉,无非是今天中国的咖啡语境,都被星巴克、Costa、瑞幸、连咖啡给带偏了。
如果你试着同样将咖啡作为重点产品的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7-ELEVEn便利店,咖啡在一家零售类企业的品类组合价值,就没太大意外了。
因为,咖啡是个撬动人之味觉的元器。
元器不是个通俗的概念,套用武术“先练拳、后练腿、再擒拿、继兵器…”的进阶模型来看,大约类似拳术的起点意义。
咖啡,就是人在消费体验状态下的元器。因为有咖啡,食物的配置获得了自由配置的灵活性。无论是吃甜点、汉堡、面条、正餐或任何食物,搭配咖啡都没有违和感。
当然,没有违和感的搭配,还有饮料、啤酒甚至茶等一切饮品。咖啡和这些饮品一样,属于围绕着一切“吃”相辅助的“喝”。而且,咖啡也和这些饮品一样,具有独立支配一个场景需求的价值。
即有的人就爱喝咖啡,就爱喝茶。其区别在于,咖啡的实用性没那么强,它不像啤酒那样含酒精,不像茶和饮料那样解渴,也没有饮料含糖的健康抵触感。
咖啡,作为喝的饮品,存在的很纯粹。因此,每日优鲜卖咖啡,不如把其商业意义降低的简单些。简单到这事在每日优鲜那里,大约有个什么定位就好。
从生鲜到咖啡
咖啡创新在中国同样是热门赛道,每日优鲜顺势推出了外卖咖啡品牌“小红杯”。宣传策略上,小红杯直指瑞幸咖啡和星巴克,宣称“免去第三空间和明星的成本,还原一杯咖啡最本真的价格。”
你看,中国人喝的现磨咖啡,不仅被星巴克和瑞幸占领了味觉,也被这俩“相杀不相爱”的品牌劫持了话语模式。把喝咖啡的意义和功能放大的太多了,赋予了咖啡必须有什么空间体验、人设彰显、生活方式的传达等。
有这个必要吗?
这很像老外喝茶,中国人可以把茶简单到就是一杯解渴的有味热水。老外喝茶,总是跟接近中国文化挂上边。至少,中国人看老外喝茶,习惯这么看。
自然,咖啡在国外,也是简单到进饭馆点餐,服务员习惯给你倒一杯的平常之物。小红杯说要还原咖啡本真价格,不知道是不是还原咖啡就是平常之物的意思。
一个东西很平常,价格自然就很便宜。
3月份,小红杯开始上线测试,基于每日优鲜现有的前置仓空间和物流配送体系,以微仓形式为网点周边1-3公里范围内,提供28分钟内送达的咖啡外卖业务。小红杯通过微信小程序开展业务,截至目前共上线8款商品,可查询的配送站点数量为15个。
由于处于内测,也为了促销推广需要,小红杯的价格变动频繁。以同一杯经典美式为例,既有单价7.9元的促销价销售,也有回复原价的时候,或是满49减30的另一种促销。商品规格层面,目前还有待完善,包括细致到冷/热、牛奶含脂程度等。
外界很关心的咖啡味道嘛!坦率的说,与星巴克有距离,但又对得起这个价钱。
图为小红杯在微信小程序的产品介绍,特别强调了咖啡豆原料
为什么做咖啡,每日优鲜方面表示,小红杯是基于自身在到家/到办公室场景的深耕,洞察到年轻用户对即时饮品的需求后,做出的新动作,同时也符合每日优鲜all in新物种、多业态布局的战略。
这也是每日优鲜第一次布局了一个看起来和生鲜“关系不大”的项目,毕竟此前无论是便利购,还是每日一淘、每日拼拼,都没有完全脱离每日优鲜主品牌在生鲜、零食等商品供应链上的优势和经验。
小红杯咖啡,显得有些“离经叛道”。
每日优鲜则认为集团在供应链方向的优势,能够帮助小红杯在原料采购上,直接与最优质的顶级供应商对接,并达成规模直采,形成成本优势。
这还是就咖啡说咖啡的话。准确来说,每日优鲜做咖啡,更像是基于当前消费者对即时饮品需求的痛点,所做的既有业务资源的细分延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0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