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国内首款自主研发3D AI/MR芯片,华捷艾米李骊:我们不怕巨头抢生意
华捷艾米手势模型驱动技术
【本文来自钛媒体特色栏目 「快公司」】
4月16日,北京华捷艾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捷艾米”)宣布推出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3D AI/MR 芯片,并表示该芯片将很快实现量产。
该芯片的量产打破了微软、苹果在中国人工智能混合现实(AI/MR)领域市场的垄断,需求企业将再也不会面临“无国产芯”可用的窘境。而推出这样一款产品的华捷艾米,实际上成立才仅仅五年。
不怕巨头抢生意的MR创业公司
华捷艾米是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创业公司,公司团队与清华大学有着很深的渊源,华捷艾米董事长李骊本科、硕士均攻读于清华大学,其研发团队在项目启动伊始就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
但是据华捷艾米CTO王行对钛媒体介绍,华捷艾米项目早在2010年就已经启动了。他们先是用4年时间完成了人体姿态识别算法的搭建。直到2014年才正式成立公司,并相继完成了光学模组的设计开发以及算法的芯片化。
“华捷艾米从创业到产业化的9年时间,走的是技工贸路线,公司没有着急赚钱,一直在搞技术研发,是非常令人敬佩的”,清华电子工程系副教授王贵锦说道,记者参观时他刚好也在现场,“清华大学4月20号会与华捷艾米联合成立一个‘清华大学三维混合现实研究中心’,这个中心会是院校产学研结合的标杆案例。”
华捷艾米生态服务平台
截止2019年4月,华捷艾米与vivo、腾讯、百度、海康威视、中国移动等生态合作伙伴在社交、新零售、消费电子、智能家居等领域展开了全面合作。在多个场景下均有落地应用。
比如,华捷艾米与vivo手机合作推出的一款叫“尺子”的功能软件,用户使用摄像头对准现实物体的轮廓移动可对其进行测量。“这使用的是基于SLAM技术的MR测量功能,基于此我们还为物流公司做了一个‘点击Box’应用,目前已经应用到了智能物流的场景中,摄像头对准物体进行拍摄,软件则可以自动测量出物品的体积,省去了手动测量的麻烦。”
回忆起公司9年来的时光,王行颇有感触:“作为技术人员,9年当中,也有过中断,那时候确实没什么钱了,需要自己去挣钱。我也中断过很短的一段时间,但是马上回来了。主要还是信念的支撑,不能单纯地把它作为挣钱的方式。碰到困难之后,有一个缓解的过程之后,我们都会选择接着去把这个事情做好。”
而正是依托自身研发实力,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华捷艾米并不害怕巨头过来抢生意。
“大公司的战略会有market size的考虑,当大公司不觉得市场足够大的时候是不会投入的,虽然技术它有。我们刚才讲的这些领域,客观讲,在他们目前来看都不值得投入,这对于创业公司就是机会。
对大公司,可能市场到百亿,甚至更多的时候会快速切入。苹果,可能在下一个更大的棋,微软也是。中国的创业公司,就是要在适合中国国情,同时又适应公司发展阶段的时候,去占领一些市场; 另外,微软、苹果的公司策略,尤其是操作系统方面是封闭的,会建自己的生态,不会对外开放。某种程度上来讲,中国必须有人去做这件事,否则国内这个行业被占了之后,很难翻身。”李骊表示。
5G时代,MR社交将迎爆发
在华捷米艾的展厅,华捷艾米CTO王行带领记者体验了华捷艾米的3D AI/MR 技术。
如文章头图所示,只见工作人员在一块电视屏幕上随意选择了一张明信片,用手势在空中一划,屏幕上便出现了一个粉红色桃心图样。
“这个桃心是当时研发了一个明信片,用户选择一个背景,然后手势写字或者画画,完成之后一键分享,它使用的是我们的手势模型驱动技术”,王行介绍道。
据李骊,介绍3D AI/MR 芯片是一个通用芯片,能用于新零售、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不同的方向。
而华捷米艾则提供包含3D摄像头、3D摄像头模组、3D AI/MR芯片、3D AI/MR算法体系、开发工具包等在内的一站式企业级解决方案。这套MR整体解决方案支持目前主流3D sensor。
之所以能够研发出3D AI/MR 芯片,也正是因为团队在研发算法的时候逐步发现,现有的芯片算力有限,不能支撑实现MR技术核心算法的运算。“要实现MR效果,光靠硬件的CPU带不动,我们必须自研3D AI/MR芯片。”谈及芯片研发的初衷,李骊感慨道。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2545.html
- 上一篇: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的加密人生
- 下一篇:荣耀总裁赵明:荣耀要做到中国前二 全球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