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把未来装进车里都需要什么?

04-17 IT文章

把未来装进车里都需要什么?

从贴地飞行到自动驾驶,被“黑科技”改变的汽车和生活。

把未来装进车里都需要什么?


科技究竟给汽车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从汽车诞生之日起,其技术不断地改进,实际上是一场史诗般的科技大发展。

 

甚至在诸多科幻电影中,编剧们都喜欢对未来汽车进行艺术加工,他们制造的终极汽车技术想象,在电影中甚至比主角还要被津津乐道。

 

很多技术在大屏幕中看起来如梦似幻,但终因时代的发展,从科幻走入现实。

 

比如汽车互联网、人车智能对话、自动入库、甚至无人驾驶系统,尽管这些名词在几年前看来还高高在上,但现在已经或即将成为车生活的标配。

 

以至于现在真的无法说清,到底是技术驱动了汽车业发展,还是人们对汽车迭代的需求促进了技术的革新。

把未来装进车里都需要什么?

未来制造的现代科技

 

1886年,世界上诞生第一台汽车时,这台仅具备行走功能的“车”简陋到连胶皮轮胎都不具备,仅有由四个轮子组成。彼时就连柏油马路都没有普及,汽车行驶起来的颠簸程度显而易见。按现在的说法,几乎没有任何用户体验。

 

但这辆汽车,却为人类打开了一扇科技之门。在随后而至的工业大发展、两次世界大战及空前繁荣的互联网时代里,汽车因不断受到科技的眷顾而最终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同时,围绕汽车技术的奇思妙想也在电影、科幻小说中展开。有意思的是,在种种对未来天马行空的构想中,拿着光剑的绝地武士离我们太远、利用虫洞星际穿越还只停留在理论,就连建造一个移民空间站,都显得有些遥不可及……

 

但汽车,无论贴地飞行还是冲向天空,无论无人驾驶还是远程遥控,那些曾出现在电影中的黑科技,不停地打破科幻的界限走进现实,成了最容易看得见的未来。

 

比如2004年上映的科幻片《机械公敌》中,男主角一边翻阅杂志,一边坐在驾驶席狂奔路上——在当年看来不可思议的自动驾驶技术,其实在2011年就已经开始播种。到了今天,无人驾驶技术依托互联网,已经开始在北京的环线上试驾。而在美国,一些州已经开始动议为无人驾驶汽车颁发牌照。

 

另外在这部电影中,汽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能随时接入互联网,查询资料或浏览网页。这在当下触手可及,4G网络的和wifi的普及,直接让现代汽车成为互联网产品的一部分。

 

更早一些,在1997年上映的《007明日帝国》中,枪林弹雨中的007利用手机遥控汽车脱险。这简直太神奇了,当年别说汽车能拥有这项黑科技,就连智能手机都尚且是神话。不过到了现在,驱动“手机遥控汽车”的系统已然非常完备。一些汽车甚至通过车钥匙遥控就能进行纵向泊车、车窗升降、空调启动甚至开启碰撞时的自行求助。

 

而同年上映的《第五元素》中,干脆让汽车摆脱复杂的城市交通,直接飞了起来——其实飞行汽车的研发脚步从未停止过。比如美Terrafugia公司早在2010年7月,就制造出了一款陆空两用变形车,并被美国航空部门允许投入量产,这辆“飞行车”起飞后的速度可达到每小时184km。

 

就连如今语音人机对话的交互技术,在1982年上映的《霹雳游侠》中已经算作令人咋舌的黑科技了。

 

而几乎在所有人类制造的机械当中,对汽车的偏爱着实的加速了科技的发展,反之亦然。在速度以外,人们越来越追求汽车承载的高品质生活。作为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和亲密伙伴,汽车俨然成为科技融于生活最好的实验装置了。


把未来装进车里都需要什么?

车和科技如何懂生活?

 

可以说汽车有多懂生活,科技就有多懂生活,这种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汽车技术在最近30年中突飞猛进,即便是把30年前最豪华的D级轿车的配置放在现在来看,也不过是属于大部分B级车的入门配置。

 

然而对汽车进行大的技术改动,比如发动机、底盘、变速箱、流线型车体、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装置,这些在经年的变化中,大多已经定型。

 

现在2.0T发动机、8速变速箱、大空间,几乎成为家用车的标准配置。于是在此基础上,设计师开始从小的地方着眼,更加精细化的设计和科技配置,为生活细节填充了不一样的感受。

 

比如刚刚上市的北京现代第四代胜达(Santa Fe),经过进一步全面加大加长尺寸外,也在很多细节上融入了极高的科技成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2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