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老板没有意识到,员工的“期望”正在改变
编者按:我们知道老板希望员工高效敬业,但却常忽视了员工的内心期待。时代变了,现在的员工更有想法,思想更独立。除了良好的经济待遇,他们还追求尊重、发展机会和工作意义。如何留住员工,老板们值得深思。Medium网站上一篇名为“Employee Expectations Are Changing. Employers Need to Pay Attention”的文章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现在很多上班族认为工作复杂、环环相扣且需要聪明才智。上世纪九十年代,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学之父)曾预言较之体力工作,脑力工作将上升发展。如今,工作的侧重点已发生转移,除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员工还需要足够的适应能力。因此,不论是软件开发师还是企业CTO,不论是客户支持助理还是一名销售经理,每种工作都需要员工有更强大的心理承受力,掌握各种软技能。在这种背景下,员工的内心期望产生了深刻变化。
在开设研究生商业领导力课程之前,许多高校并不直接讲授情商技能或社交技能。员工必须另觅途径学习——工作。倘若他们在某处没有得到所需的技能培训、没能进步和感到满足,那么他们便转向别处,这就不足为奇了。
学习技能可以提升工作能力,但却不能解决现代工作环境的另一些问题。老板期望员工在下班时间和周末能回复邮件,早晚都接听电话。在跨国团队和全球业务中,这更是常见。低层员工常需要调整日程来适应老板不断变化的要求,也就意味着“随时待命”。多数员工把工作惯例当成一种奢求。于是,在各类要求的重压之下,员工们开始期望老板们给予支持,使他们可以平衡工作和生活,譬如在家办公、公司日托、帮助偿还学生贷款、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提供健康和保健激励。
为什么员工敬业度是一个商业问题
现代工作环境日益复杂,更加倚重人际网络。因此,培养一支能力优秀且具有敬业精神的工作队伍至关重要。于是,不仅员工面临更大的风险;在寻求和留住人才方面,老板也会感受到转变带来的冲击。以美国为例,自2013年起,美国的工作流动率逐年攀升,五年间几乎上涨23%。然而,工作流动率不过是人才问题的冰山一角,寻找匹配公司需求的员工更是不容忽视。
光辉国际(全球化组织咨询公司)近日发表报告称,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才短缺或将造成巨大的GDP损失,其规模约等于日德两国GDP的总和。我们不难料想,围绕这些问题,老板和员工会作何感想:老板有苦难言,哀叹难觅合适人才;而员工委屈连连,难以碰到发展机会、得到有意义的工作和遇到可信任的领导。
据德勤2017年年度全球人力资本趋势报告显示,企业提升敬业度和解决文化问题的能力平均同比下降14%。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公司都在努力借助员工来推动业务:敬业的员工对工作和公司心怀责任感。如果发现问题,他们会主动弥补;加班加点,确保任务按时完成;竭尽全力,但求客户满意,因为他们把自己视为公司的一部分。
然而,根据2018盖洛普民意调查结果,情况不容乐观,仅有34%的员工认为自己“富有敬业精神”,此外竟有13%的员工把自己归到“非常不积极”一类。因此,纵然技术广泛革新,但生产率增长却急剧减慢,经济学家不由地垂头丧气。各种指标揭示了:员工的期望工作体验和实际体验之间存在一道鸿沟。只有一小部分工作敬业分子,难怪生产率受挫不振了。
回应员工的体验问题
德勤2017年年全球人力资本趋势报告指出,员工经验是所有人力资源趋势的核心主题。麦肯锡也注意到该问题的重要性,并表明自己正在投入大量资源予以解决。但这两家全球咨询公司采取的方法却千差万别。
在德勤报告中,专家们注意到技术生产率增长(摩尔定律)与人类生产率之间的差距。他们的结论是,人类必须学会更快地改变。他们宣称,为让企业保持竞争力,我们必须优化人力资本战略,让人类与计算机芯片一样高效。虽然德勤专家明知员工需要更好的工作体验,但他们却让员工承担更多工作,这似乎与提高敬业度的目标南辕北辙。他们的解决方案几乎都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之上。即使人力资本战略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我们也必须摒弃这样的观念——人类生产率增长应遵循技术发展的道路。
相反,麦肯锡采取以人为本的方法,倡导人与目标保持一致,着实让人耳目一新;这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麦肯锡专家建议将企业文化与目标感和归属感结合起来,并指出这对员工体验有重要作用(它也会产生自下而上的积极影响)。我们似乎渐渐醒悟,如果以人类需求为导向调来整工作环境,那么员工会感到精力充沛。可喜的是,这些解决方案与公司底线并不矛盾。
人不是计算机芯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3795.html
- 上一篇:与世界和解的周鸿祎,会更好吗?
- 下一篇:聚合支付服务商能赚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