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晚20年,韩国芯片凭什么打破美日封锁,做到世界第1
◆逆袭的路,一定充满血和泪。
正解局出品
芯片多重要,不用再说,大家想必也很清楚了。
下面这幅图是1985年以来,全球十大半导体芯片制造商排名。红框标记出来的就是我们熟悉的:三星。
从中间可以清楚地看到三星跨越的过程:在1985年,还不见影子;到1990年代,已经挤进前十,2000年后更是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取代制霸芯片行业20多年的英特尔,成为芯片行业老大。
我在先前一篇文章里(《5G芯片战:华为示好被拒,苹果宁愿牵手老仇人》)也说过,全球第一款商用5G手机是三星推出的Galaxy S10 5G,搭载的正是三星自己的芯片Exynos5100。
三星,是如何在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硬生生登上芯片行业巅峰的?
这是当下,很值得细究的一个题目。
三星自研的5G基带芯片——Exynos5100
1. 韩国也要搞芯片
二战后,世界产业转移有一条主线: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台湾(所谓亚洲“四小龙”)→中国大陆→东南亚、南亚……
虽然我们习惯把韩国和日本并称“日韩”,但其实,韩国不论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还是产业上都差日本至少一个档次。
这样并不难理解,二战后,韩国战火肆虐,但同样是这场战争,日本却被放松节制,迎来“特需景气”,打下经济腾飞的底子。
在1965年,日本、韩国GDP总量分别为910亿美元、31亿美元,日本将近是韩国的30倍,哪怕是人均,日本也是韩国的8.5倍。
所有产业发展,都要受制于宏观环境。
韩国首尔1960年代街头
电子产业1950年代左右在美国兴起,截至1956年,美国电子设备销售额超过30亿美元。
因为朝鲜战争,美国开始支援日本产业发展,并开始大规模转移技术,在1955—1970年的十几年里,日本电视机、洗衣机、冰箱、吸尘器、收音机等产品在国内基本普及,还大量对外出口,最大的出口地就是美国。
到1971年,日本电子工业产值已达94.5亿美元,位居世界第2(仅次于美国)。
随后,日本在半导体芯片等更有技术含量的领域,也取得重大进步。1985年,日本DRAM芯片几乎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80%。
现在,人们把韩国叫做“三星共和国”,因为三星拥有160多家子公司,市值相当于韩国GDP的1/5。三星的产品和服务涉及韩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韩国人在一生中几乎都没有办法不和三星打交道。
但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三星却主要生产化肥,做些农产品贸易。
1969年5月,三星成立电子公司。说是电子公司,其实也主要是生产电冰箱,给日本的三洋代工12英寸黑白电视机。
但三星创始人李秉哲很早就敏锐地做出判断:
“由于受到世界各国经济长期不景气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增强的影响,依靠大量出口增强国力的发展模式已经达到了一定界限。
电子产品是最适合韩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产业。”
三星,要在韩国搞芯片。
2. 借钱可以,借技术不行
对于韩国人要搞芯片的打算,日本人在某种程度上觉得可笑。
直到1974年,三星也只是建立了冰箱、空调、洗衣机等白电生产线而已。
核心电子器件,基本靠进口。
外部环境方面,1961年,朴正熙发动5·16军事政变,建立军人政府,开启了推动韩国经济长足发展的“汉江奇迹”,但韩国当时的工业也主要集中在钢铁、造船等重工业上,人均GDP也不过400多美元。
同时,在芯片领域,已经显得有些拥挤了。美国镁光、日本三菱、夏普等巨头占据着产业的顶端。
所以,当时日本三菱CEO直接说“对于GDP水平较低的韩国,半导体产业并不适合”,并说三星不能开发芯片的原因有四个。
三星电子1970年代的电视机生产线
但同时,对于三星的试探,美日芯片企业都开始警觉起来。
镁光一度愿意以400万美元的价格,把较为落后的设计图纸提供给三星,到最后关头,又无情反悔,打发走了三星方面人员。
夏普客客气气,面上答应,实际上却处处提防,不允许三星员工接近最先进的生产线。
甚至,夏普连工厂的基本信息都不肯透露。三星前去考察学习的研究员只能通过自己的手指间距离、身高、步数,来估计工厂的面积等数据。
但对于制造精密的芯片,这样得来的数据显然是没有多少价值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0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