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陷阱》:美国对法国公司的“制裁”战争
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五矩,作者|劫镖
作为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前任高管,皮耶鲁齐被称作“法国版孟晚舟事件”的主角。
2013年,皮耶鲁齐在美国肯尼迪国际机场被美国司法部逮捕,罪名为涉及2003年一起在印尼的商业腐败案。2018年9月,皮耶鲁齐走出监狱重获自由之后,根据亲身经历撰写了《美国陷阱》一书,至此,被视为法国之耻的美国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收购阿尔斯通一案的全貌,得到解密。
过去的十年中,美国的法律和监管部门对许多家大型外国公司采取了域外法律行动。长期处在美国“长臂管辖”的威胁下的大公司,几乎已到了人人自危的程度。
法兰西悲剧
阿尔斯通公司是一家1928年成立于法国,并在全球发电和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领先的企业。
据了解,全球发电站四分之一来自阿尔斯通的设备。2013年法国境内有58座核反应堆的汽轮发电机,由阿尔斯通制造和维护,整个法国有75%店里生产设备出自阿尔斯通,甚至包括戴高乐航母的推进汽轮机。被誉为 “法国电力设备行业的皇冠”。
因此,被通用电气盯上的全球电力业务,也关系到法国的经济和战略安全。
阿尔斯通在2003年和2008年,都曾身陷商业腐败疑云。2003年阿尔斯通面临债务缠身,濒临破产,在时任法国经济财政部部长萨科齐的帮助下,通过政府回购20%资产才得以续命。随后靠着印尼塔拉罕发电厂的订单才得以起死回生。
随后在2004年瑞士KPMG Fides Peat的一份审计报告中发现,阿尔斯通利用多个离岸影子公司转账的记录,金额共达2000万欧元。阿尔斯通同时还被发现在列支敦士登、瑞士、美国、新加坡、香港、泰国和巴林开设有账户,通过这些账户向委内瑞拉、新加坡、泰国和中国的个人账户转账,金额超过1200万美元。
2008年,一名前阿尔斯通员工称,一些欧洲公司长期以来都默许向外国官员或者客户支付回扣,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尤为如此。早期,一些国家甚至规定,如果公司就此向税务机关申报,最高可以得到7.5%的减税优惠。
美国跨国公司对此曾表示强烈抗议,认为这会令美国企业处于一种极为不利的竞争劣势,这在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时尤为明显。
新浪财经08年专题报道
本来就不太“干净”的阿尔斯通,就在此时收到通用电气的收购要约。
经过08年全球金融海啸之后,为通用电气每年贡献40%收入的GE资本开始回归制造业。手握500多亿没现金,即便对手在“经济爱国主义”浓厚的法国,通用电气也是志在必得,底气何来?
神一样的队友
一家法国企业在印尼从事商业活动,高管却在美国出差时遭到被捕,在一般人眼中是件如此匪夷所思的事情。
而警察向皮耶鲁齐出示的“合理性解释”,竟然藏在美国的司法部,因为在这起案件中,司法部动用了两个关键法律——《反海外腐败法》和“长臂管辖权”。
《反海外腐败法》原本是一部只针对防止美国企业海外贿赂性经营的法律,然而在1998年第二次修正案中,规定了它对于外国企业在海外发生的腐败行为同样具有管辖权。
长臂管辖权很好理解,欧洲贸易学家给出的解释就是:“手臂伸得长,什么都要管”。
当被告人与美国某个州存在“最低限度联系”,例如被告人的企业在美国有分公司,或者是仅仅通过美国的邮件系统进行通信、使用美国的银行进行转账,美国都回认为自己具有管辖权。
换言之,在执行《海外反腐败法》时,美国司法部实现预设的长臂管辖下其有权起诉任何一家海外公司。
截图来自维基百科
事实证明,《反海外腐败法》和长臂管辖权,实际上成为了美国使用非经济手段实现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目标,帮助美国企业获利的重要法律工具,并成为通用电气收购法国阿尔斯通“配套组合拳”中的重要一环。
在司法部的积极配合下,通用电气顺利拿下了阿尔斯通这颗法国工业明珠。
在收购过程中,美国司法部先后三次出面主动配合通用电气。
1.、逮捕皮耶鲁齐。在皮耶鲁齐的自述中,美国检察官曾表示希望皮耶鲁齐成为其在阿尔斯通的线人,遭到拒绝后,司法部给了他两种选择。
一种选择是不认罪并接受审判。因此司法部会争取法院判处他15~19年有期徒刑。他被告知,审判的准备工作将历时三年,并耗费数百万美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0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