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暗战、合作伙伴加班交货 华为奋战“黑色周”
特朗普政府一纸针对华为的禁令,让欧美及日本企业深受困扰。
“就这几天,一些硅谷的企业正在争分夺秒在禁令生效前与华为签订永久使用协议,没有加班文化的欧洲企业,也在加班加点赶华为的订单,争取在禁令生效之前交付。”5月23日,时常往返于中美两国之间的资深芯片行业人士郑为告诉《中国企业家》。
继5月22日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暂停与华为的合作后,5月23日,美国新一波禁令来袭,波及了更多的华为合作伙伴。各种企业断供消息随即飞来,但都被传言中的“断供”企业给否认回去了。
东芝中国于5月23日傍晚在其官网澄清,称相关报道中所说的“上海东芝公司”并不存在,东芝也并未停止与华为的合作。
芯片代工企业台积电的发言人孙又文,也在5月23日在一场技术研讨会上表态,台积电内部设有出口管理系统,对每一次出口、每一家客户都会做尽职调查,目前调查后认为,不需要改变对华为的出口方式。
此前,德国芯片生产商英飞凌、英国电信运营商EE等也纷纷表示并未暂停和华为的合作。
在5月23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表示:“任何企业都不会盲从他国出于私利的政治调度。”
华为事件尚未平息,禁令名单上又多了不少中国企业。
美国国务院国际安全与防扩散局在官方网站宣布,将对友祥科技、浙江兆晨科技等10家企业及3名个人,暂停提供任何服务、产品、技术。
无独有偶,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政府的“黑名单”新加入5家中国企业,禁止向它们提供相关零部件和软件。名单上包括安防企业海康威视、大华股份、AI企业依图、商汤和旷视,其中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早在2018年就遭遇过美国的制裁。
《中国企业家》求证这几家公司,旷视表示该报道内容尚未得到证实,正在核实中;商汤则“暂时无回应”;海康威视董秘黄方红回应称,公司未曾因所谓的“新疆人权问题”受任何机构或者媒体的调查取证,也未在新疆做过任何不恰当行为,“公司已主动聘请美国专业人士对公司在新疆的业务进行独立审查,专业人士将在获得充分的证据后,回应海外各相关方的关注。”
难关or机会
5月17日凌晨,华为旗下的芯片公司海思半导体总裁何庭波发表内部信,她感性地写道,“华为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多年心血,在一夜之间兑现为公司对于客户持续服务的承诺。是的,这些努力,已经连成一片,挽狂澜于既倒,确保了公司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大部分产品的连续供应。”
海思半导体成立于2004年,负责华为芯片设计。早年,华为大手笔投入“中国芯”,海思独立成公司发展。华为的麒麟系列、鲲鹏系列等芯片,均出自海思。
低调耕耘多年,一朝华为危机,海思走上台前“转正”。然而,“备胎”面临夭折。
根据华为与Arm的合作协议,双方采用指令集架构授权模式,华为麒麟芯片和海思芯片都采用的Arm的框架基础。当Arm的合作禁令一出,外界担忧,华为的“备胎计划”或将搁浅。
不过,在郑为看来,Arm的停止合作,对华为的“备胎计划”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因为华为已经获得了Arm v8架构的永久授权,它可以使用现有的v8架构进行产品的研发。预计在2020年左右,v8框架会更新到v9,彼时,华为就无法使用新版本架构了。但是,在现有的v8架构指令集上,华为可以通过自身技术进行拓展。
“华为具备这个能力。”郑为很乐观。他告诉《中国企业家》,Arm的授权模式让华为成长颇多,华为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处理器。
短期看,华为的危机并不紧急,但是真正的威胁在于长远。
“Arm的架构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大部分的软件开发等功能都基于它,生态建设已经很完全了。如果未来华为基于自研框架,开发的产品与Arm不兼容的话,产品在短期内尚能通行国内市场,但在海外,新产品将与其他厂商分道扬镳。”郑为告诉《中国企业家》,像芯片和计算机软硬件一体的行业,非常讲究生态链,华为虽然具有自研的技术实力,但距离建立一个生态,还任重道远。
从长远看,市场份额大且生态繁荣的对手会逐渐扩大市场,而反之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因此,从华为自身角度来看,它不需要、也不愿意走完全独立自研的道路。
5月21日,任正非在央视的专访中强调,“我们永远需要美国芯片。”
任正非称,如果真出现供应不上的情况,华为可以自己造所有的高端芯片。但是在和平时期,华为从来都是“1+1”政策,一半买美国公司的芯片,一半用自己的芯片。
“尽管自己芯片的成本低得多的多,我还是高价买美国的芯片,因为我们不能孤立于世界,应该融入世界。”任正非说。
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华为在“前线”,后方政策随之而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1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