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融、抢车、高额违约:二手车贷乱象丛生
在对方给出最后的协商方案之前,李执不想多说什么。在婉言谢绝了与媒体的沟通之后,他匆匆赶往汽车城,在那里还有几个人在等着和他汇合。
李执和这些人原本没有任何交集,彼此既不是亲朋好友,也不是生意伙伴。然而在这段时间,他们沟通密切,只要有空就会在微信群里讨论交流,也经常一起行动。
李执和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二手车买主,而能让他们聚集起来的原因只有一个:他们都通过一家名叫“美利车金融”的公司贷了购车款,但是现在他们都千方百计地想解除贷款合同。
他们共同的遭遇是在购买二手车时选择了“首付+贷款”的方式进行交易,但是事后却发现贷款合同上的金额远远超过自己要贷的金额,为此他们要偿还更多的本金和利息。
实际上遇上麻烦的远不止李执等十几个人,在微信群里,有同样的遭遇并要求维权的用户已经高达数百人之多。这些来自不同地区,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的人彼此本不相识,但这一次他们决心抱团取暖,要一个说法。
而面对质疑,二手车商、车贷公司业务员、车贷公司却彼此推诿,李执们也因此陷入了和车贷公司长久的扯皮当中,有人甚至往返十数次寻求解决方案,但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而在整个二手车行业中,类似的事件并不是个案,除了美利车金融外,根据媒体报道和消费者投诉的情况显示,优信二手车、瓜子二手车、人人车等也多次出现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增加贷款的情况。
从时间跨度、涉及公司、用户数量等方面来看,这个问题并非最近才出现,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遍布整个行业,涉及庞大用户并长期存在的行业潜规则。
二手车车贷到底怎么了?
车贷套路
朱一龙现在很懊恼,就因为自己没有仔细看合同,他原本5万块钱的贷款变成了6.55万。发现问题之后,他不得不多花7000多块钱解除贷款合同,从签合同到解除合同,前后不过10多天时间。
事情的起因是今年4月11日,朱一龙在江苏省南通市一家二手车商处购买了2014款大众高尔夫汽车,这辆车成交价为12.3万元。在准备付全款的时候,朱一龙被车商拉住了,对方“好心”建议他可以贷款买这辆车。
在朱一龙同意之后,车商叫来了一名来自美利车金融公司的业务员,对方告诉朱一龙:可以先首付7.3万元,然后通过美利车金融贷款5万元来买这辆车,贷款期限是3年。
朱一龙接受了这个建议,没有仔细看合同条款就在一份借贷服务合同上签了字。不过几天后,当得知每个月要还2069.5元之后,朱一龙觉得不对劲,他自己算了一下,这意味着三年下来本息就是7.45万元,其中纯利息就接近2.5万元。
图片来源:用户提供的借款服务合同
朱一龙立马与当时签合同的业务员进行联系,几经沟通后,他好不容易拿到了贷款合同,发现上面的合计贷款金额为6.55万元,其中除了原来商定要贷的5万元,还增加了两项他自己并不知道的费用——一个是账户管理费7000元,还有一个是服务费8500元,
当朱一龙要求提前结清5万元贷款,解除合同时,业务员告诉他自己已经离职了,事情需要由原公司美丽车金融的主管解决,而该公司的主管则表示,如果要结清贷款,朱一龙需要偿还的就不是5万元,而是6.1万元。经过多次的协商,最终对方表示最低也要偿还5.7万元。
在各种投诉、法律咨询甚至报案后,朱一龙最终发现自己可能真的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麻烦了。为了省却日后的纠纷,他只好自认倒霉,通过私人转账的方式将钱转给了美丽车金融的一个私人账户,解除了贷款合同。
不过由于没有拿到任何的发票,朱一龙还在担心,“万一美利车金融公司说没收到钱怎么办?”
和朱一龙“花钱消灾”不同,深圳的二手车买主李勉暂时还不打算认输。
2018年6月份,李勉在深圳的一家二手车店购买了一台2012款的本田思铂睿小汽车,总价11万多,原本有能力付全款的他同样被工作人员所谓“银行贷款”的说法打动,与美利车金融公司签订了贷款合同。
在购车10个月之后,李勉又希望将这辆车卖给其他人,但这样做的前提是之前这辆车的贷款必须先还清。
仔细看过贷款合同后,李勉有点懵了。他发现,按照这部车的交易价,在已经支付了4.9万的首付后,只需要贷款6.5万;但实际上,贷款合同上白纸黑字写着贷款总额为8.4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1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