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美国退市之后:多重因素叠加、后发优势显著
“与其勉力维持,不如潇洒退去” 中芯国际美国退市之后:多重因素叠加、后发优势显著
顾文军指出,中芯国际在美上市多年来,并没有在纽交所融过资,“与其勉力维持,不如潇洒退去”。
随着一则公告,中芯国际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的消息开始流传。5月24日晚间,中芯国际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已通知纽交所,申请自愿将其美国预托证券股份从纽交所退市,并撤销该等美国预托证券股份和相关普通股的注册。
中芯表示,从纽交所“退市”后仍将为投资者服务,并有意将其美国预托收据计划维持为一级计划。中芯方面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确认,中芯国际并非从美股完全退市,而是退至场外市场;尽管从美国角度看这的确叫做“退市”,但美国投资者可以继续持有或在OTC市场交易。
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评论称,中芯这一决定与“贸易战”无关,而是长期决策流程下的巧合事件,“只是敏感的时间遇到这个事情,难免有些猜测。”
目前,中芯国际已是中国大陆晶圆代工产业的领军者。目前,其14纳米制程已具备量产条件,预计将于年内实现量产。此外,12纳米工艺的开发也已进入客户导入阶段。分析认为,这将助力中芯国际业绩上取得可观的成绩,也有分析认为,这会是其追求更先进制程的“过渡”。
维持在美上市的性价比低
中芯国际在公告中表明,其考虑因素包括中芯国际美国预托证券股份的交易量与其全球交易量相比有限,以及维持美国预托证券股份在纽交所上市及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并遵守交易法的定期报告和相关义务中所涉及的重大行政负担和成本。
顾文军指出,中芯国际以香港上市为主,交易也大多在香港公开市场,在纽交所挂牌的美国存托凭证成交量小、维持成本高,经济上并不划算。其在美上市多年来,并没有在纽交所融过资,“与其勉力维持,不如潇洒退去”。
他表示,中芯国际谋划此事已有数年,并且在今年初才真正开始启动具体准备工作。其宣布的时间点是与相关监管机构沟通的结果,也并非单方面简单决策。这也就表明,此事确实和贸易战没有关系。
从公司发展情况上看,中芯国际在5月公布第一季度财报时,其联席CEO梁孟松已表示,中芯FinFET研发进展顺利,12纳米工艺开发已进入客户导入阶段。这距离中芯首次披露12纳米进展也过去仅一个季度,当时,梁孟松曾在介绍中芯14纳米技术进入客户验证阶段的同时透露,12纳米开发也取得了突破。
14纳米量产则已成为了中芯2019年发展的关键内容之一。中芯表示,其14纳米技术的产品可靠度与良率已进一步提升。另据媒体透露,其良率已达到了95%(注:在集成电路制造中,晶圆良率就是完成所有工艺步骤后测试合格的芯片的数量与整片晶圆上的有效芯片的比值)。
在一封致股东的信中,中芯表示14纳米FinFET技术研发已经完成,并开始相关客户导入工作,预计于2019年内实现生产。媒体报道称,中芯14纳米制程的首个客户将来自手机芯片行业。
14纳米年内量产,国内设计公司或成首批客户
在顾文军看来,中芯国际在先进制程上的进展已“比之前想象的要好”。不过他也表示,某种意义上看,14纳米应该不是中芯的直接目标,其会进一步追求更先进的工艺。
梁孟松近日表示,上海中芯南方FinFET工厂顺利建造完成,开始进入产能布建。集邦咨询(TrendForce)分析师谢瑞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中芯南方厂房建设和无尘室装修的完成意味着其月产量可以有一定保障,14纳米产线已具备量产条件,下半年实现量产是“大概率事件”。
谢瑞峰认为,中芯14纳米首批订单或许会由国内领先设计公司提供。“目前中芯国际运营战略转移到国内市场为主,受制于当前国际环境的不稳定,国内设计企业有望将更多代工订单投向国内晶圆厂。”
不过顾文军却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目前来看,14纳米的时间窗口或是经济效益窗口已经比较缺乏,经济效益不会太好。”因此他认为,中芯14纳米产量可能不会太大,其目标或在于向更先进制程工艺过渡。
先进制程对于晶圆代工厂商的利润有着关键影响。以占据“制高点”的台积电为例,即便是在遭受终端市场需求低迷、产业链客户库存居高、高端手机面临季节性因素等多重影响,以及2019年第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明显下滑的情况下,一季度毛利仍高达41.3%,二季度毛利率预估在43%至45%。
而中芯国际一季度毛利率为18.2%,第二季度预计在18%至19%之间。有分析认为,14纳米制程的量产或有利于中芯国际毛利率提升。曾有分析猜测,毛利率较低或许是中芯加力14纳米制程工艺研发的动机之一。
谢瑞峰表示:“若中芯国际可以保持较高的良率,有望在全球14纳米需求增速下滑的行情下受益于订单回流(国内),取得可观的成绩。”
与顶级代工厂商仍存差距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1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