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 AI 战场狭路相逢,GPS 三巨头的新故事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年一度的CMEF(2019春季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展上,医疗器械厂商们纷纷把人工智能产品摆到了最显眼的位置。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变化,前两年,CMEF的主题还是“医疗数字化时代”,今年的主题则变为了“智能重构未来”。
或是为了配合此次主题,除了照例摆放着一台台CT、MR设备外,GE、飞利浦、西门子医疗还分别辟出了一块区域,专门展示各自的数字化医疗成果。
GE医疗与AI创新公司Arterys推出了人工智能辅助心脏核磁诊断Cardio MR AI、基于心电大数据平台的云心电AI预判分析系统;飞利浦着重展示了其疾病整体解决方案以及飞利浦星云平台、医疗AI等成果等;西门子医疗则为其数字医疗生态圈teamplay的两家AI合作伙伴——雅森科技、深睿医疗,腾出一小块区域用于展示双方合作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中国市场高端设备市场饱和以及中国医疗改革的推进,GE、飞利浦、西门子医疗三家“百年老店”正纷纷摸索从单一产品的交易模式转向整体解决方案。
转型浪潮中,医疗器械三大巨头GPS(G指GE、P指飞利浦、S指西门子医疗)在医疗AI这一新的战场再次相逢:GE将医疗业务拆分,聚焦于数字医疗应用和解决方案;飞利浦以医疗AI为突破点,自建生态平台、并购初创企业、联合生态合作伙伴;西门子医疗正从头开始构建AI能力,希望建立数字化医疗“App store”。
在此次CMEF现场,钛媒体分别采访了GE医疗中国副总裁陈金雷、GE医疗中国首席创新官戴鹰;飞利浦大中华区副总裁陈胜裕、飞利浦大中华区副总裁梁建球;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王皓、西门子中国研究院苏州分院院长、物联网服务事业部研发中心总经理陈颀潇。至今,GPS三巨头的数字化医疗布局已经浮出水面。
贴上科技标签
2018年6月,GE宣布剥离医疗业务部门,计划将GE医疗集团拆分为一家独立的公司。伴随着此次拆分,医疗器械三大巨头GPS全部完成独立发展。
西门子医疗于2018年3月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西门子集团对其持有85%股份。飞利浦则是在2015年收缩边界,将照明业务剥离,全面聚焦健康科技。
“大家一般理解西门子是销售公司、生产公司。”西门子中国研究院苏州分院院长、物联网服务事业部研发中心总经理陈颀潇更愿意给西门子贴科技公司的标签。
强调科技的还有飞利浦,过去三年是飞利浦健康科技转型的关键期。
飞利浦大中华区副总裁梁建球告诉钛媒体,“我们几年前被定义成侧重工业的企业,现在已经完全被业界认可为一个健康科技企业。”
与西门子医疗和飞利浦相比,GE医疗虽然并未特意强调科技标签,但也一直在探索智慧医疗。
GE医疗中国副总裁陈金雷告诉钛媒体,“智慧这个词具体到医疗行业,一般指的是数字化、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深度分析等技术,对GE来讲,新技术的应用最终都是实现精准医疗的手段。”
从产品数字化到服务数字化
在GPS三巨头打造的数字化医疗布局中,第一步往往是先从产品数字化开始的。
GE医疗推出首个经FDA批准的基于云端的心脏磁共振AI辅助诊断系统Cardio MR AI,该辅助诊断系统基于GE磁共振技术,不用屏气、自由呼吸下完成全心、全胸信号采集,AI辅助医生进行定量分析。
此外,GE医疗还有一款高端CT设备DLIR,4月份拿到美国FDA认证,成为全球第一个人工智能辅助的CT图像重建,通过人工智能的重建方式,让图像质量有非常大提升。
陈金雷将医疗设备行业分成扫描前、扫描中和扫描后三大阶段。“GE其实会更充分利用在扫描前和扫描中的优势,因为这块和设备结合的更紧密一些。”
但在扫描后,GE也不会放弃,陈金雷告诉钛媒体,“我们会紧密根据用户需求开发新的应用。”
为了更好的理解目前GE在扫描后阶段做的努力,陈金雷举了个例子,比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是心脏核磁的诊断,对技师、医生诊断、设备能力要求都很高,通过AI的方式,一方面在数据采集方面帮助医生更好完成心脏核磁的扫描,另外一块对心脏核磁扫描出来的图像进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通过人工智能的辅助可以帮助我们突破以前的界限。”
“硬件里有很多强大的软件的功能,所以不管是CT还是MR,很多功能提升都是靠软件的迭代。”飞利浦大中华区副总裁陈胜裕告诉钛媒体,飞利浦最近推出的针对乳腺疾病的AI Breast智能超声系统,不仅能提供高质量的图像,还能帮助医生快速找到乳腺肿瘤的病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1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