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不缺电动车,为什么还需要一个几何
当众多自主品牌忙着建设自己的“xx 新能源”时,吉利选择分出一个另立门户的新品牌,几何。类似于之前的领克、Polestar,吉利似乎很喜欢以车型推出的先后顺序、而非级别定位来命名,几何首款车型叫做“几何 A”,往后会是“几何 B”、“几何 C”……如果把重新定位的 Polestar 也算上,几何,已经是吉利当前扩张阶段的第三个新品牌。
往小了说,几何只是吉利把“吉利新能源”改了个名;往大了说,几何是吉利借电动车向上的阶梯。还记得现在的帝豪,当初是从哪来吗?
“魔改”帝豪?是也不是
这款早期代号 GE11 的纯电动车,虽是作为新品牌几何的处女作推出,但它车尾仍标着“吉利几何”字样,仍挂着形同吉利、仅换以银色的 logo。这和几何 A 的本质很像:有所独立,却还无法割裂。
从内到外几何 A 都改头换面,不过这仅限于设计、风格和思维。几何 A 的底层基础,其实和吉利此前的电动车帝豪 EV 系列血脉相通。整车尺寸、体型比例、底盘结构、永磁电机的各项数据,几何 A 都与帝豪 EV450 几乎一致。所以可想而知,它的底盘并不是从一开始即为纯电驱动专门设计。
几何 A 的电池组并非平铺于底盘位置,而是集中在中央通道、前后座下方,形成一种“土”字形配置。
神奇的是,在这样本是劣势的架构之下,几何 A 却塞进了和同级“原生”纯电动车相当的电池容量。几何 A 的电池电芯来自宁德时代,两个版本分别搭载 52kWh 和 62kWh 电量。官方给出的 NEDC 续航 410km 和 500km,这与广汽新能源 Aion S、比亚迪秦 Pro 这样的直接竞品相近。
(官方数据)
62kWh/500km 的“超长续航”版,要等到下半年才会交付,目前能让我们开上的是52kWh/410km
的“标准续航”版。需要注意,虽然两个电池版本容量有差异,但差距主要来自能量密度的不同。52kWh 电池能量密度为 142Wh/kg,而 62kWh 版达到 182Wh/kg,简单计算可知,两个版本的整车重量不会有大的差异。
经过约 15km 驶出深圳的城区路段,约 120km 高速道路,再加上不到 10km 珠海市区的通畅道路,里程表总计行程 143km(1778km→1635km)。全程我们将动能回收系统设为“中”(共三档),空调开启自动制冷(气温 30℃,空调 25℃),驾驶风格不刻意追求节能,城区该超车则超,高速尽量贴近限速。几何 A 的电量由出发时的 93.6% 降至 51.1%,这样算来,满电续航约 335km。
详细点讲,这个 335km 是以正常驾驶风格、多数高速道路的情况下得到。一方面,假如有意识地采取更节能的驾驶风格(包括但不限于,将动能回收力度设为“高”),或者城区中低速通勤的路段更多,实际续航会更接近 NEDC 标准下的 410km。另一方面,假如是在冬季低温天气,或者驾驶风格更激进,实际续航也可能会小于 “335km” 这个数字。
如果你对电动车的实际续航/标称续航(工况法 or NEDC,非等速续航)比例的正常区间,有一个大致了解的话,应该清楚这是一个还算靠谱的“折扣”水平。在非冬季低温条件下,留出几十公里余量的前提下,300km 的实际、可用、安全续航,是几何 A(标准续航版)可以提供给车主的。
考虑到两个电池版本的整车重量大体相当,这个“实际续航/ NEDC 续航”的转化比例,也可以作为长续航版几何 A 的大致参考。这样算来 NEDC 续航 500km 的几何 A 长续航版,(在上述标准下)实际能够提供的续航应会超过 408km。
在之前,吉利帝豪 EV 系列的最新版本 EV450,就是搭载着 52kWh 电池组,工况法续航 400km。相比 52kWh 版几何 A 只少了 10km,这大概和后者低至 0.237 的风阻系数有关。二者电机性能数据同为 120kw、250N·m,0-100km/h 加速时间也相差无几(帝豪 9.3s,几何 8.8s)。几何 A 的 52kWh 标准续航版,可以说就是在帝豪 EV450 基础上重新设计;62kWh 的长续航版,可以看做是帝豪 EV450 的真正升级版本,只是如今被划入了几何阵营。
所以,和帝豪 EV 系列一样,几何 A 的前后悬架,是自主品牌家轿常见的前麦弗逊独立、后拖曳臂非独立结构。不过吉利先前的旗舰产品帝豪 GE,已经拥有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的配置,这些并没有出现在几何 A 身上。刹车方面,前通风盘、后实心盘、浮动卡钳,标准的家用买菜车配置——前驱横置引擎燃油车平台的标准配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1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