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顺为资本周航:那些互联网寒冬里你应该知道的「常识」

05-29 IT文章

如果说2018 年,大家还在怀疑、否定「寒冬」的到来的话,2019 年,几乎每个科技圈的从业者都开始无可避免地和寒流相遇。从「优化」到「裁员」再到「结构性调整」,从巨头到创业公司,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科技圈里每个角色都在经受冲击。

然后,裁员优化终归只是一时的手段,创业的步履不停,企业永远缺不了干活的人。那么,对于科技创业者来说,什么才是面对这场中国互联网史上最严寒冬的正确做法呢?

在从创业者转变为投资人的周航眼中,「回归商业本质,创造用户价值」是唯一的答案。过去科技互联网圈泡沫过多,估值动辄超过「独角兽」,让人忘记了「热钱」才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

周航认为,和一个伟大的梦想相比,更难的是「犀利的第一刀」,就是你到底要做一件什么样的锋利的事情,你能不能提供一个产品或者服务,让它像针尖一样捅进去,哪怕很小,但可以触动用户,真正的帮助用户解决具体而强烈的问题,这往往比一个百亿美金的伟大梦想更重要。

那么,科技创业的「真相」还有哪些,创业者又要如何在寒冬中建立怎样的「常识」?

在BMW · 极客公园Rebuild 2019 科技商业峰会上,顺位资本投资合伙人周航带来了自己的思考(经极客公园编辑整理):

周航:成都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知道这两天大家都听了很多干货了,各行各业的创新都给了大家非常耳目一新的东西,给了大家特别大的信息量。我每次来极客公园的大会都感觉特别烧脑,所以今天下午我这个环节,就是大家的一个「休息时间」,我会跟大家聊一点比较务虚的、没有那么硬核的、每个人都可以听懂的话题,帮助大家在继续接受干货之前有一点小小的放松。

今天跟大家聊的话题叫「看懂科技创业的真相」。

什么叫真相?难道我们过去接触的,你们听到的东西都不是真相,是假相吗?是什么意思呢?

的确从去年开始,我们感觉到了好像跟过往有一点不一样的氛围。大家知道科技创业过去那么多年一直是中国商业最受关注的领域。比房地产,比矿产,比其他的都受关注,所有聚光灯都打在我们这个行业身上,因为这类公司都做着非常新鲜的事情,进行非常快速地成长,实现了非常巨额的融资,然后很快速地上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创业、创新、创富的故事。然后团队又这么年轻,他们的表达又是如此的不同,甚至他们的穿着打扮都跟以前是不一样的,这给我们带来整个感官上的巨大冲击。

我们以为创业就是那样的:想到一个主意,在厕所遇到一个投资人,五分钟说动他,他就给你投第一笔钱,接下来就一路高歌猛进,每年都实现十倍甚至百倍的增长、融更多的钱。原来是三年、五年,现在更快,最近刚刚上市的一家公司,仅仅用了一年七个月。大家以为这就是创业的故事,所有人都在讲,我也去创业,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实现火箭般地成长,五年以后人生从此不同。大家都以为这就是科技创业。

顺为资本周航:那些互联网寒冬里你应该知道的「常识」

但是去年开始好像氛围有点不一样了。我们听说科技公司的薪酬没有那么高了,甚至很多在裁员,力度还很大。然后也听说这些创业的老板们找钱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甚至听到了很多公司开始倒闭的消息。但实际情况可能比大家想象的还要更严重,还有很多虽然没有关闭,但是正在关闭的路上。

所以科技创业到底这一年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到底是不是阶段性的问题?是不是有人所说的「资本寒冬」。我开玩笑回应他们,「如果是寒冬就好了,因为冬天到了春天就不远了。」但这真的只是一个需要熬几个月就会过去的寒冬吗?我觉得可能不是。

我自己反思,可能这是一个时代的过去。就是我们过去所崇尚的那个时代,刚才我描述的那种热闹的场景,可能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再也不会回来了。我们过去所幻想的这种:有一个idea,迅速做一个产品,迅速实现快速增长,用户增长了,市场成长了,再融资再成长,这个过程中几乎不需要考虑公司的收入,也几乎不需要考虑公司的利润。

我做过一个粗略统计,中国在过去20 年时间里面,从互联网创业第一代开始,有差不多20 年的时间,这期间拿过A 轮以上融资的公司可能超过1 万家,但是这1 万家公司当中真正实现了规模性盈利的公司不过百计,我们所说的规模性盈利是按照一年盈利1 亿人民币来计算。即便在泡沫时代,全球独角兽公司也不过400 多家,中国企业占了一半左右,他们现在日子过得还不错,但以后也会更好吗?我觉得不一定。要知道,过去十年间,中国科技公司赴美赴港完成上市的公司也就100 来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2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