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保登顶不保活命!花40万排队打卡的珠峰产业链,是怎么害死11人的?

06-03 IT文章

保登顶不保活命!花40万排队打卡的珠峰产业链,是怎么害死11人的?

文/金错刀频道祥燎

保登顶不保活命!花40万排队打卡的珠峰产业链,是怎么害死11人的?

世界第一高峰,正在成为全世界最致命的网红打卡点。

过去十多天,已有11人在珠峰遇难。

但上热搜的,不是死亡人数,而是“珠峰大堵车”。在8500多米的“死亡地带”,200多名身穿醒目羽绒服的登山者,大排长龙。

保登顶不保活命!花40万排队打卡的珠峰产业链,是怎么害死11人的?

有人描述,“在一个面积没有两个乒乓球桌大的地方,至少20名登山者拥挤推搡着自拍,仅仅多跨半步就是万丈深渊。”

为了登顶,他们要在狭窄、低压、极寒、大风、含氧量仅为平地30%的地方,等待两三小时,每一秒都在与死神对话。

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有些遇难者的遗体,就此留在珠峰,与分布在珠峰各处的200多具尸体一起,用生命铸成“路标”。

这些“路标”中,最知名的莫过于“绿靴子”。鞋子主人蜷缩在一个位置颇佳的避风石穴处,看上去就像睡着一般...

保登顶不保活命!花40万排队打卡的珠峰产业链,是怎么害死11人的?

遇难者以最残酷的方式,提醒着人们自然的威严。

但这些都没能挡住每年跃跃欲试的登山者。

诱惑太大了。

1

触手可及的世界第一

为什么要爬珠峰?

90多年前,命丧珠峰的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给出了无数人心中的答案,“因为山就在那里。”

保登顶不保活命!花40万排队打卡的珠峰产业链,是怎么害死11人的?

但这或许只是职业登山者的答案。对于业余玩家,征服世界之巅恐怕才是最核心的动力。

世界第一,这是最大的诱惑。

恰好,这个世界第一,并不难征服。这里的不难,有两层含义。

第一,它是相对其他8000米以上高峰而言的。有一个数据,多少能体现这点:死亡率。珠峰的死亡率,与著名的K2乔戈里峰相比,仅约为后者的七分之一。甚至,一些高手在攀爬其他高峰前,会把攀珠峰当做训练。

保登顶不保活命!花40万排队打卡的珠峰产业链,是怎么害死11人的?

数据截止至2012年

第二,路线足够成熟。有道是,抛开路线谈难度就是耍流氓。在长达几十年的开发后,据不完全统计,珠峰上有多达19条登顶路线,其中有两条最简单的路线——南坡的东南山脊路线和北坡的东北山脊路线,分处尼泊尔和中国境内。

在这两条线路上,都有绳索、梯子等工具,它们都会出现在登山者最需要的地方,发挥神助攻的作用。

保登顶不保活命!花40万排队打卡的珠峰产业链,是怎么害死11人的?

图/子君

毫无疑问,这些及时雨般的工具,都是高度商业化的结果。

得益于此,这座曾经令上个世纪的登山者头疼不已的世界第一高峰,迎来了数千万年来都不曾有过的热闹。根据尼泊尔旅游部门的统计,从1953年至2018年,成功登顶珠峰的总人数多达5396人。

这些人中,年纪最小的仅13岁,最大的80岁;有职业登山者,也有社会上常见的精英;有四肢健全的人,也有失去双腿,靠假肢登顶的残疾人....

保登顶不保活命!花40万排队打卡的珠峰产业链,是怎么害死11人的?

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的登山者,一个个爬上顶峰,与日俱增的登顶人数,刺激着全世界一颗颗躁动的心。

当需求产生,满足需求的方式也随之而来,并日益完善,以求刺激更多潜在人群的需求。

2

用钱铺出来的登顶之路

这么多人想攀爬珠峰,怎么满足他们的需求?

 

大体来说,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自由行。这是极少数顶级高手的选择,有的人甚至不用氧气罐,徒手就能登顶,普通人自然望尘莫及。

第二种,商业赞助。一些高手或名人想攀高峰,有时会得到品牌的赞助。1975年,将睡袋借给队友的夏伯渝,在珠峰被冻坏双腿,被迫截肢。他的事迹传开后,在他后几次尝试中,就有赞助的身影。

保登顶不保活命!花40万排队打卡的珠峰产业链,是怎么害死11人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2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