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10年游戏战争,玩家为何而战?

06-05 IT文章

10年游戏战争,玩家为何而战?

文|互联网指北

这是一场持续了十年的“战争”。2008年7月3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个7集的电视纪录片《战网魔》。

《战网魔》运用7集的时长详细描述了当时不良网络游戏影响青少年的时代现象,记录了杨永信及其网络成瘾戒治中心的运营模式。并且在第四集《谁把天才变成了魔兽》中,着重抨击了以《魔兽世界》为主的涉嫌暴力、偷窃的游戏(后来经过证实存在污蔑现象)。

杨永信和他的网络成瘾戒治中心随之爆火,无数的家长不惜花费数万元的高昂费用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在这些家长眼中,杨永信就像是“希望”,而网戒中心,无疑就是能够赐给他们孩子新生的“圣所”。

10年游戏战争,玩家为何而战?

就连中国英雄联盟顶尖打野MLXG也曾经“治“过网瘾请输入图说

但在事件的对面——游戏玩家眼中,网瘾就是个谬论。

《战网魔》在央视放映之后,“网瘾”这个词语受到了多方面的质疑,并在舆论层面进行过反复论证。

比如由《魔兽》的忠实玩家性感玉米和大兵雷恩制作的视频短片《网瘾战争》首先发出了来自玩家群体的声音,并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热议。

10年游戏战争,玩家为何而战?

还有2009年4月、5月,以信息时报、广州日报为主的媒体杂志刊登了《戒瘾过程如在集中营受刑》,《比网瘾更可怕的是什么》等文章,爆料了大量与杨永信涉嫌造假、电击治疗手段存在明显违规行为、非法收费等问题。并且提出了“网瘾形成的祸根终究来源于家庭教育”等观点。

10年游戏战争,玩家为何而战?

在如此强大的舆论下,国家相关部门终于对“禁止所谓电击治疗“”禁止非法拘禁“等方面做出了限制。卫生部领导人也是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宣布网瘾并不能作为独立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所谓单纯的网瘾是危害青少年的根源一说其实是无稽之谈。

10年游戏战争,玩家为何而战?

《黎明杀机》中的医生屠夫,玩家亲切的称他为“杨教授”请输入图说

总之这十年间玩家们对于“网瘾”这个大众错误认知的抗议一直就没有停歇过,也初见成效。截止起码到2019年年初,以2月21日网友“未消逝的青春2015”爆料为节点,公众舆论至少对“网瘾”形成了看起来似乎正在往正确方向转变的几个共识:

  • 网瘾不是病。网瘾并不是学术角度能够定义的精神疾病,网络成瘾其实只是一个个人习惯,而这个习惯的好坏更多的还是以个人自身的条件来判定。
  • 网瘾的根源来自于家庭教育问题。讨论网瘾的根源无非就是在讨论影响青少年的根源,而原生家庭在青少年成长中才是最重要的一环。在家长合理辅导孩子分配娱乐时间的基础下,网络游戏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
  • 网瘾的治疗方法。对于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的合理治疗方法应该是回归自然,放松自我,而非此前大众认知的运用强制手段。
  •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件残酷的事实却仿佛又让我们从山尖跌到了谷底。

    2019年5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后文简称为WHO)在全球60多家精神卫生机构的支持下,做出了一个让游戏行业反响剧烈的决定——将「游戏障碍」正式列为精神疾病。

    在官方给出的定义中:「游戏障碍」,是特指因为过度沉迷游戏,失去自控能力,影响正常生活,比如不上班、不上学等情况而导致个人、家庭、社交等领域造成的重大损害,并保持该情况一年以上的人群。(吓得我赶紧反思了一下大学逃过几次课……)

    「游戏」又再一次的成为了社会争论的焦点话题, 难道我们一直以为的“正确理解”是错的吗?支持游戏的我们真的被集体打脸,不小心放出了洪水猛兽吗?

    显然不是。因为起码从定义上看,「游戏成瘾」并非「游戏障碍」。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一个巧妙的误会,在国际疾病分类中,所谓民传的「游戏成瘾」其实是被归类在「上瘾行为导致的失调障碍」这一栏,而具体的条目名称为「Gaming disorder游戏失调障碍」则很明确的说明了是失调性障碍而非简单的成瘾,官方并没有把单纯的“成瘾”和“疾病”联系到一起。

    10年游戏战争,玩家为何而战?

    10年游戏战争,玩家为何而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3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