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的社交机会
一直以来,飞聊、多闪等新生产品企图从陌生人和半熟人社交分一杯羹,却没有寻找到好的社交场景。由于冷启动时的各种巧合因素影响,即刻的用户人群也似乎集中在大学生、投资人和产品经理,面临过于垂直的困境。相比而言,00 后的兴趣社交似乎反而存在着更大的可能。
先说我观察到的00 后的4 个特征。
第一,00 后的人群特殊,有着独特的亚文化。
滴滴出行的设计部门英文简称是CDX,有次被00 后看到,他们很奇怪地问我,我们公司为什么有个“处对象”的部门。
像xswl (笑死我了)、ssfd(瑟瑟发抖)和zqsg (真情实感)勉强从首字母拼音还能猜到,那“养火”(彼此多互动)、“话废”(冷场王)不清楚背景就完全搞不懂含义了。
“扩列”作为95 后的专属词语,部分80 后勉强知道,而QQ 已经直接当做功能名称放到了APP 里。
(QQ 正在内测的扩列功能)
第二,00 后从小就生活在良好的互联网环境,甚至更宅更依赖互联网,没有教育成本。
从红杉资本的调研数据看,智能手机已经是标配,94% 的00 后都有自己的智能手机。
根据QuestMobile 去年底的数据显示,宅人群里,24岁以下(94年之后出生)的用户是占比最大的人群。在14 岁(升高中)后大都有了智能手机,直到22 岁大学毕业,他们成为了在互联网上最“爱玩”的人群。
第三,00 后正在逐渐成为消费主力。
目前00 年出生的用户已经是19 岁,再过几年,他们会大批涌入职场有自己的收入。
Z世代比全体网民有更强的消费意愿,而且仅2.85% 的Z 世代从来没在线上消费。
你可能会说,80 后和90 后也会为童年的情怀买单啊,Z 世代能有什么新的区别吗?
区别大了。就在于,Z 世代的许多娱乐方式和亚文化,是来源于国内!这批玩着王者荣耀和英雄联盟、看着斗罗大陆和全职高手长大的年轻人,是有丰富的渠道消费、为情怀买单的。
而能让80、90 后真正泪流满面的日漫和美剧,消费的方式未免太过遥远。
另外,00 后更愿意为偶像和喜欢的东西买单。追星和打赏在80 后、90 后看来还是少见行为,对00 后已经成为日常。
第四,追求IP 是00 后的业余生活常态。
在内容娱乐产业上,不像内容匮乏、看电视读报纸为主的70 后、80后,00 后已经习惯了自行筛选内容,追求娱乐IP。00 后更接受一个生活中虚拟的伴侣,并且持续追踪。
基于这样的背景,国内也陆续出现国产的优质漫画IP,虽远不如美漫、日漫那样成熟,但也已崭露头角。其中最成功的案例是《快把我哥带走》,漫画深受喜爱后,制作成了网剧和电影。电影票房达到了3.75 亿。
互联网优质的基础设施为追星、追IP 的高效互动提供了环境。在微博上明星的后援会,出奇得有纪律有组织,这些后援会的粉丝,主体正在逐步成为00 后。
比如,在快看漫画上,为了提供这种良好的环境,也是在用更深的互动替代纯粹阅读的方式。用户可以创作同人壁纸、手账,也可以为喜欢的漫画角色配音,还可以跟作者互动,有打榜和加V 等荣誉体系,都可以营造出较强的参与感。
结合这些00 后的特征,对比其他的用户群体,我会看好面向00 后的兴趣社交带来的新壁垒:
第一,对于00 后来说,社交需求比其他人更加旺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4383.html
- 上一篇:如果你喜欢吃鸡,那你也会喜欢大疆这款机器人
- 下一篇:创业别学张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