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一次调整了6621项医疗服务价格,北京医耗联动是怎么做到的?

06-14 IT文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八点健闻,作者 | 谭卓曌,编辑 | 王晨

6月15日,北京市的医耗联动改革正式实施。在取消3700家公立医院医用耗材加成的同时,北京市一次性调整了6621种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和其它城市分批次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不同的是,在当地财政部门强力支持下,北京市这次是“一步到位”。

一位参与之前北京医改的专家认为,此次医耗联动改革可以看做是2017年开始的北京市医药分开改革的延续。改革思路是对的,降低药品、耗材及检查项目的价格,把体现医生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提升上去。

但改革之后,不同医院、不同科室,医生的收入水平会受到影响。比如,中医科、康复科这些科室医生的收入会上升,但骨科等用耗材较多的科室,医生收入可能会下降。

此次改革存在的问题,与2017年北京市医药综合改革产生的情况类似。取消耗材和药品加成,降低检查费用,大大减少了医院的收入;然而单独依靠医疗服务费用的提高,未必能让医院实现良性运转。如果一升一降调整不到位,并不能弥补医院取消加成之后的亏损。

另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此次改革,财政部门将深度参与,亏损部分会由财政拨款来补足。这是继6月初财政部和医保局联手彻查77家药企的账目后,卫健委、医保部门和财政部门又一次携手进行的改革联动。

如何调整近20年未变的医疗服务价格

公立医疗机构取消耗材加成不是新闻。

早在2018年7月,已有北京、天津、辽宁、安徽、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宁夏13省市划定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时间表。

一直以来,调整公立医院的收入结构,是医改的大方向。过去是政府相关部门通过降低公立医院药占比、耗占比、药品零加成等“做减法”的方式来进行的。但在医生的收入难以体现其劳动价值的情况下,大多数改革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不过是药品、耗材的“明扣”变“暗扣”,不仅降低不了医疗费用,依旧有大批医院院长和医生因回扣问题身陷囹圄。

如果医院和医生不以卖药品和耗材的方式提高收入,那么只有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予以补偿。但这一方式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在降药价、降耗材费用的“降价”大潮中,一些地方政府担心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会引起民众反对;二是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在补偿医疗机构收入的同时,又不增加百姓的医疗总费用,非常考验相关部门制定政策细则的专业能力。

北京市此次改革,酝酿许久。信号早在去年年底放出。2018年12月,北京市政府启动了以“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医耗联动综合改革。

“五个一”,即“一降低、一提升、一取消、一采购、一改善”。

“一降低”,是指降低仪器设备开展的检验项目价格;“一提升”,是指提升中医、病理、精神、康复、手术等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项目价格;“一取消”,是指取消医疗机构医用耗材5%或10%的加价政策,按医用耗材采购进价收费;“一采购”,是指实施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和药品带量采购;“一改善”,是指改善医疗服务,加强综合监管。

据了解,此次改革进行了一年半的调查论证,北京市卫健委委托北京医学会成立了31个工作组,组织全市70余家医院的300多名医学和管理专家直接参与。方案初步形成后,在300余家医疗机构结合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了多轮模拟测算,验证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

“准备的过程忙得焦头烂额。”一位三甲医院医保办的人透露,北京市的医疗服务价格于1999年制定,2017年北京市的医药综合改革仅调整了435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此次改革涉及的项目达到了6621项,因此涉及的科室非常多。

根据改革方案,此次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项目既有降也有升,降低的主要是大型医疗仪器设备的检验项目价格;提升的是中医、康复、手术等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项目价格。

八点健闻了解到,早在2月20日,北京市首钢医院召开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动员部署会议。此后,成立“医耗联动” 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院长和党委书记担任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并相继印发了《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应急预案》等制度。

“每周会开例会,及时汇报工作进展。”一位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工作小组的人透露,改革涉及数千项医疗服务价格规范调整,耗材价格也需要更新,因此,信息系统改造到位是前提和关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4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