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站在生态化反的废墟上
今天又看到一条关于乐视的新闻。当然,依旧不是什么好消息。
6月12日,乐视网表示收到融创、天津嘉睿所申请,要求乐视网归还32亿人民币的仲裁。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这是融创进一步放弃乐视的迹象。
从当年乐视爆雷时的震惊,到今天估计所有人都已经对乐视网的负面消息习以为常了。关于乐视的感慨确实太多了,这里也感叹不出什么新意来。
但看到今天的消息,却让我想起另一件事来:今天,每家互联网巨头都在说AI,都在说产业互联网。然而可能大部分人已经忘了,其实乐视很早就提了AI,并且也做了不少工作。但是AI却从头到尾也没有变成乐视的救命稻草,甚至在“生态化反”的轰然倒塌中,没有听到一丁点碎裂的声音。
乐视的AI,似乎就从来没有存在过。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乐视正好在AI爆发的那段时间倒下,却没法用AI救自己一手?乐视暴雷前积累的AI技术、产品与生态,最终去了什么地方?
站在一片废墟重新审视一家公司面对AI时的选择,是一件很堪玩味的事情。
其实很多“全球首个AI……”,都是乐视喊出来的
回到2016年的秋天。
那时候“硬件免费”的赫赫宣言刚提出了半年;乐视造的车已经能开上发布会,“为梦想窒息”还是一个好词。
犹记得当时我采访乐视的员工,每个人都能侃侃而谈乐视的七大子生态,但是子生态下面到底有多少个“子子生态”已经没人能给出准确答案了。当时有人跟我说是31,也有人说是33个,更离谱的说法是45。
那时候,忙着生态化反的乐视已经开始AI了,第一个目标是EUI系统和LeEco手机。其实那时候加入AI话题的乐视,只能说不晚也不早。当时AlphaGo已经战胜了李世石,AI已经足够热门。但是几个月的时间里,很多企业还没有搞清楚AI到底怎么加入自己的业务里,但是乐视已经开始了行动。
2016年9月,乐视宣布EUI成为了“全球首个人工智能操作系统”。这个话术今天来看异常儿戏,但是跟当时乐视大量其他话术相比,只能说是平平常常。当时风头正盛的乐视,在美国开了场面震撼的Bigbang,贾跃亭甚至已经在微博里给未来的手机起了LeAI的名字。
那条微博的内容是:“希望LeEco的生态创新模式能够为世界经济的下一轮增长探索出一条道路,期待全球首部LeEco人工智能(LeAI)生态手机尽早面市,不久见!”
是的,乐视当时就要做“全球首部AI手机”,而且之后确实做出来了。就是2017年4月发布的乐Pro3,但当时乐视资金链已经断裂,融创进场。这款呼唤了很久的“全球首个AI”,仅仅是开了寒酸到极点的线上发布会。
其实在UI和手机之外,乐视还在不少业务里加入过AI元素。比如乐视云、乐视电视、乐视汽车,甚至很多“子子生态”里的应用。
然而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很快被遗忘了。
从软件到硬件的坑,让AI做不成乐视的菜
对那段狂躁岁月并不了解的朋友,可能会疑惑既然这么多“全球首个”,那到底是乐视不行还是AI不行?今天来看,大部分锅可能还是要乐视自己来背。
这里面首当其冲的原因在于,乐视的所谓“全球首个AI”基本上是不具备说服力的。比如EUI里加入的AI能力,其实就是在UI层的智能推荐。其能力包括预约视频、日历提醒等很有限的几个。比如说如果你预约了乐视网上含有某明星的电视剧,那么日历里就会智能提醒你某一天该明星的周边在乐视商城上线了——没错,这个所谓AI能做的事情,就是让用户相对简单的点开其他乐视APP和网页——这被乐视称为让生态主动去找用户。
这么简单的能力,却被乐视在公关层面描述为“全球首部人工智能手机的神经中枢”。整件事确实非常的乐视风。
而到了2017年,姗姗来迟的乐视AI手机,依旧保持着这一风格。乐Pro3双摄AI版,主打的能力一个是语音助手“乐乐”,再一个是乐视自学习AI生态系统,通过跨终端数据、地理信息、时间作息等信息,为用户提供AI生态体验。
没错,依旧是基于用户数据推荐其他乐视生态。而其语音助手却较比当时竞品手机实在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软件进步。而即使是UI层面的智能推荐,当时魅族、荣耀等手机都已经进行了不少尝试,其系统远比乐视来的要复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4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