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对标BAT,华为“造车”靠谱吗?

06-14 IT文章

如今,造车不在局限于汽车行业,更成为科技及互联网领域的新热点。

谷歌、苹果、Uber,以及国内的BAT、华为等都已经聚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并积极拓展,以求获得在这一新兴市场抢占先机。其中,华为虽然“慢了一拍”,但其动作依旧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对标BAT,华为“造车”靠谱吗?

在今年4月举办的2019上海车展上,华为“造车”终于姗姗来迟,而其参展的身份则是一家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

尽管华为一再澄清自己,不造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但有关华为“造车”的传言仍然不间断地从互联网上传出。

就在这两天,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华为正与欧洲、日本以及中国汽车企业合作,最早于2021年推出自动驾驶汽车。

而就在5月底,华为刚刚宣布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隶属于ICT管理委员会管理。华为对该BU部门的定位是,作为智能汽车领域的端到端业务责任主体,提供智能汽车的ICT部件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造好车。

所以,无论是自己“造车”,还是帮别人“造车”,华为向智能汽车领域拓展的“野心”已昭然若揭。然而,更让人感兴趣的是,华为在该领域的优势在哪儿?相比BAT,华为的筹码更多吗?

对标BAT,华为“造车”靠谱吗?

对标BAT,华为“造车”靠谱吗?

ICT与汽车的融合


众所周知,华为不仅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也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其中,ICT这个专用名词,似乎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但其实它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互联网+”。

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和通信技术,提供基于宽带、高速通信网的多种业务和工具,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简单来说,ICT就是IT(信息技术)与CT(通信技术)的融合,与偏向于应用场景的“互联网+”不同,ICT更侧重于底层技术,尤其偏向通信方面。

如今,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兴起,也赋予ICT全新的创新力,推动其向智能化发展。

事实上,从传统的通信技术到现在的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华为的业务也从底层技术向应用场景拓展,其中汽车自然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对标BAT,华为“造车”靠谱吗?

对于汽车来说,车联网、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概念层出不穷,但归根到底,离不开互联和智能两大核心。

互联,也就相当于通信,主要是融合现代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及共享,使车辆具备复杂环境感知能力,成为安全、高效、舒适的新一代智能汽车。

智能,也就是为汽车配备更智慧、更聪明的“大脑”,让汽车理解驾驶者的想法和意图,并带来智能化决策与控制功能,例如语音识别、手势识别、自动辅助驾驶等等,最终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感受。

由此可见,ICT与汽车的融合,正代表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潮流和趋势。

即便现在各大厂商都在追捧的自动驾驶,也与ICT技术有着密切的关联。为了实现自动驾驶,汽车必须借助AI技术实现认知、感知和控制三大关键要素,正与上文提到的互联和智能的内涵相契合。其实,自动驾驶就是智能网联汽车更高级应用而已。

对标BAT,华为“造车”靠谱吗?

对标BAT,华为“造车”靠谱吗?

华为的“杀手锏”


作为一家以ICT业务起家的科技巨头,华为经过多年自主研发和技术沉淀,早已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手握“杀手锏”。

首先,在互联方面,华为优势明显。ICT业务的老本行就围绕通信技术展开,从宽带、高速通信网等基础设施到终端设备,再到包含各种软硬件的集成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几乎可以一手包办。

对标BAT,华为“造车”靠谱吗?

众所周知,智能网联汽车是5G重要的应用场景,通过5G连接,可以汽车获得更顺畅、更高效、更快响应的连接服务,从而实现商业化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在5G上优势更为突出。无论是研发能力,还是专利数量,华为都已掌握行业话语权,将对手都甩在脑后。同时,华为还拥有5G芯片、终端、基站等完整产业链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可以说已经蓄势待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4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