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变阵,俞敏洪“开刀”新东方在线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敏洪
文|深响,作者|马小军
三个月前在港交所成功敲钟上市,对「新东方在线」来说恐怕并不是充满喜悦的新征程的开始。
上市当日「新东方在线」股价下挫6%,上市即破发,直到今天仍然未能回到10.2元的发行价。
近期「深响」独家获悉,在这短短的三个月中,「新东方在线」已有多个部门的“一把手”异位。
上市破发、内部变动频繁、外部竞争压力与日俱增,「新东方在线」的未来会好吗?
「新东方在线变阵」
上市往往是企业明确战略方向、规整内部管理的一个好契机,但在企业上市之后没过禁售期就有大量高管离职、调职还是不多见的——而这样的情况,确实就发生在了「新东方在线」。
在这个变动行列中的,既包括英语学习事业部总经理张枫、儿童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多纳)陈婉清这样的一线业务部门领导,也包括客服部总监蔡凌、互联网中台部包颖等支持部门负责人。其中,「新东方在线」内部发文显示,张枫因个人原因离职,由贺锐奇接任;而包颖据了解则已调往新东方旗下的在线职业教育平台职上网。
相关知情人士还透露,现任「新东方在线」COO潘欣、CTO曾明等,也已经进入了挂职没有实权的状态。
继任的负责人大多是新东方非在线业务上的“老人”。比如接过英语学习事业部总经理职务的贺锐奇,在新东方的时间就已经超过8年,曾历任西安新东方校长助理、合肥新东方校长助理、新东方国外考试推广管理中心副主任等职务,基本上可以说是从新东方传统业务上一步步晋升上来的老兵。
实际上,这样由“线下”业务走向“线上”的调整,早在「新东方在线」上市之前就已经初见端倪。今年一月,来自新东方线下业务的孙东旭被任命为「新东方在线」的联席CEO——而他此前则曾担任过西安新东方、合肥新东方的校长。
除了人员更替之外,「新东方在线」在部门架构上,也做了不少调整。如原先的K12考试事业部,就被拆为了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三个独立部门。而以新概念为核心的英语学习事业部则撤销编制,按年龄段全员分流到其他事业部中。
另外,据了解1对1的外教业务也将只保留到年底。实际上,早在16年,「新东方在线」COO潘欣就曾撰文表示在线1对1是“永远的规模不经济”,形容其为“谁走的越快可能死的越早”的业务。在这样的基础上,「新东方在线」1对1外教业务的停摆,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相关知情人士还表示,目前「新东方在线」在业务方向上,基本只保留对目前还有较强增长势能的K12业务的投入,而此前盈利情况已经基本见顶的业务上的投入,则被大幅削减;同时,从业务的布局上来看,似乎还有向传统线下业务对齐的意思。
「新东方在线」刚刚上市,如此大的变动背后,既有俞敏洪本人对于在线业务长期一贯以来的态度及战略定位的原因,也逃不开目前在线教育巨头入局、竞争激烈、盈利艰难的真实现状。
「几度飘摇」
「新东方在线」早在2000年创立之初,在内部定位及战略就谈不上清晰,发展历程也是一波三折。
「新东方在线」最初本是新东方与联想联合创立的合资公司,联想出资5000万元,新东方资源入股,双方各占50%。但仅仅2年后,联想放弃了在线战略,回退到硬件领域,同时决定退出在线教育业务并希望拿回当时投资的5000万元,全额退出。
考虑到与柳传志的交情,俞敏洪相当“仗义”,退还了5000万,还“把银行账上存下的利息也都给了联想”,但最终还是没忍住,将这个插曲写进了自己的新自传。
俞敏洪本身在战略打法上就相对保守,联想的撤资和当时的千禧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多少也降低了他对在线业务未来的信心。
在当时的俞敏洪看来,在线教育就仅仅是新东方主营业务的一个补充,而且线上线下的学习人数还是此消彼长的状态。俞敏洪在自传中形容线上与线下业务的关系是“两边不能形成协同教育,因此就变成了一种打架的模式”。在管理层这样的看法影响下,面对强势的线下业务,「新东方在线」在整个集团业务中一直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6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