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淘宝败诉、携程吃瘪!这群把你气炸的人,是巨头们最恐惧的天敌
文/ 金错刀频道
生活中不缺爱找茬、钻牛角尖的人,现在称之为“杠精”。
他们是巨头们的天敌。稍有不慎,大公司的隐秘瑕疵,就会被他们无数倍放大,穷追猛打。
国外的知名“杠精”事例有很多:因为咖啡过烫,一位老人让麦当劳赔了64万美元;因为牛排没煎熟,知名连锁餐厅被罚了1560万美元;因为丈夫死于肺癌,妻子认为烟草公司没做好烟草危害的说明,状告雷诺烟草,后者一度被判赔偿236亿美元....
相比之下,最近的中国杠精,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可以为了一顿饭钱,甚至1块钱,和巨头大战三百回合,死磕到底。
他们究竟为了什么?很难说。也许只是咽不下一口窝囊气。
在杠精们践行“人活一口气”的人生信条时,一些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错误,也将在不经意间被摆正。
1
爱奇艺的“无用”会员
但凡买视频网站的会员,大都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观看更多影视资源,二是不受广告打扰。
在付费意识薄弱的中国,爱奇艺的会员数量突破1亿,难能可贵。不过它的服务,或许还得进一步提升。
去年11月,一位女大学生在爱奇艺上观看视频,片头广告出现了“会员跳广告”的提示。为跳过广告,她充值了58元,购买了会员服务。
很快,她发现自己还是太天真了。节目里插入的广告,她无法跳过!愤怒过后,她将爱奇艺告上法庭,并提了三点诉求:
1. 让爱奇艺停止插播广告的侵权行为
2. 在官网首页上公开道歉
3. 赔偿58元会员费用并承担此次诉讼费用
一直到今年6月19日,判决出来了,爱奇艺被判赔偿给原告30元。
这个结果如何来的?原来在爱奇艺的《VIP会员服务协议》已经提到,VIP会员能跳过片头广告,但不包括“少部分其他类型的广告”。
基于此,法院认为原告在购买VIP服务时,没有进一步了解内容,存在一定疏忽。结论便是,爱奇艺并未违反法律,只是这个协议字体较小,标示不够显著,在告知义务方面有瑕疵。
所以折腾大半年,原告的诉求没有得到支持,只拿到了酌情而给的30元赔偿。
尽管已成定局,仍有不少网友站在女大学生一边,并对视频网站冷嘲热讽。
视频网站的VIP会员,还是免不了开屏广告、页面广告、会员广告、暂停页面广告....想必早已令无数人暗自不爽。
日后如果会诞生中国的奈飞,或许就是像这样一次次杠出来的。
2
说错话的今日头条
爱奇艺的事刚告一段落,今日头条紧接着上了法庭。
2018年1月29日,原告刘先生更换手机之后发现,即使拒绝提供通讯录权限,今日头条App依然可以为其推荐自己旧手机上的通讯录好友(旧手机同意了授权)。刘先生由此认为,今日头条储存了他的通讯录信息,严重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
于是刘先生提出诉求:
1. 要求今日头条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2. 赔礼道歉,并支付精神赔偿金1元
一年多过去后,6月20日,法院终于受理了此案。
本来,这场官司还处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阶段。但今日头条的律师成功打破平衡,提出了一个颠覆三观的观点:通讯录信息不属于用户隐私。
理由是,虽然通讯录中包含有个人姓名、电话等信息,但这些并非原告本人的信息,而是其社会网络成员的信息,故该等信息不属于原告的“隐私信息”。
此言一出,瞬间吸引了大批火力。不少用户纷纷要求张一鸣向全网公布自己的个人通讯录。
受到围攻的今日头条,赶忙在当晚澄清称:“今日头条绝对不认可‘通讯录不属于用户隐私‘的说法。”
对于今日头条的声明,有人戏谑:我方律师不能代表我方观点,这官司还怎么打?
此案还没盖棺定论,今日头条是否侵犯隐私,有待判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6890.html
- 上一篇:“中国YouTube”发展史
- 下一篇:人民日报海外版:电商平台“二选一”该收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