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网约车,巨头之间的硝烟

06-29 IT文章

网约车的新故事,变成了一个关于巨头争相布局和博弈的游戏,滴滴、美团、高德之间的角力也变得暗潮汹涌。即便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移动出行流量入口,登上高地的赢家也要寸土必争。

6月17日,就在美团打车以聚合模式登陆北京不到两个礼拜,滴滴也在其APP中接入第三方出行服务商“秒走打车”,在成都试水聚合模式。

滴滴方面表示,未来不排除在更多城市接入其他第三方出行服务商。同时,滴滴也以第三方服务商的角色接入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的打车入口。滴滴和美团小范围的正面战争才刚过去了一年,又换了另一种方式打开战局,从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到美团,新的玩家相继加入进来。滴滴自己,也准备下场迎接另一场战争。平静的湖面下正暗流涌动。

null


即将登陆北京的口号喊了一年之久,6月5日,美团打车终于在北京上线打车业务。不过比起去年连开数城的高调,不再亲自下场自营打仗的美团几乎没有多少声量。至少在地面广告投放来看,美团打车几乎毫无投入。

一年前还是惯用砸钱的手法。去年进入上海时,美团曾几乎买下所有楼宇、公交和地铁的广告位,开场的气焰令人印象深刻。而在上线北京一周后,部分已经接入美团打车聚合平台的网约车司机,甚至还不知道美团打车已经进京。不少用户对于美团进京一无所知,美团打车显然已无此前攻城掠地的气概。而南京和上海的开城在重金之下,效果立竿见影。进入上海三天后,CEO王兴就宣布,美团打车在上海已经拿下1/3的市场份额。

打车业务在美团曾经被开拓为单独的业务线,但出行业务作为单独业务线在美团内部存在的时间并不长。2018年10月30日,美团在上市40天后再度宣布新一轮组织升级,网约车业务与大交通、无人配送等部门被划分至LBS平台。自2018年3月美团打车进入上海,长达半年的时间里,美团打车就再无实质性的开城动作,美团点评的出行业务团队,也处于没有新业务,停摆的状态。对于这个出行领域的新玩家来说,难题显而易见,自营网约车必须要面临的巨大成本与风险。如果说前者尚且可控,那么网约车行业存在的难以把控的风险,几乎让所有人都无法始终站在安全地带。

网约车行业走到现在,合规运力变得十分有限,在各平台的圈地瓜分之下,如果美团为了扩张,放低审核标准,没有底线的吸纳司机,其中必然会夹杂着不被其他平台接纳的“司机”进入。这个高危变量可能带来的风险将远超平台的控制。

安全是悬在所有网约车平台头顶之上的剑。两次顺风车事件让整个网约车行业面临强监管,对持有“双证”的合规网约车司机的抢夺成为企业头等大事,但美团打车作为行业后来者,没有丝毫优势可言。以成本更低的聚合模式拓展业务,对于美团不失为更优的选择。如今美团打车APP已经在手机应用商店下架,在以聚合模式开展业务的城市,只能从美团App中的入口使用打车功能。

相比于自营网约车模式,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美团打车的聚合模式更像是流量游戏。

今年4月,美团打车就已经在南京和上海试点推出“聚合打车服务”,用户在美团打车APP内可以同时呼叫其他网约车平台车辆。5月19日,美团打车聚合模式又新增苏州、杭州等15个试点城市。以聚合模式开启打车业务并非美团首创,借助自身流量搭建平台,新的玩家,依然是同样的玩法。

据了解,滴滴将在APP中为第三方出行服务商提供流量入口,后者负责为滴滴提供运力,滴滴再根据所提供的运力情况,从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早在今年5月23日,滴滴就与同城艺龙旗下的出行平台“秒走打车”合作,接入“秒走打车”平台的经济型车辆为用户提供服务,“秒走打车”主要定位于为平台用户提供接送机服务。今年4月,“同程打车”更名为“秒走打车”,并开通小程序打车端口。

从市场份额上来看,滴滴虽然仍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和接入众多主流的第三方平台不同,滴滴选择的是体量有限的网约车新秀。滴滴此次新的试水或与美团策略的变化不无关系。美团似乎已经放弃了和滴滴正面交锋的想法。如今美团打车尽管选择聚合模式避开滴滴锋芒,但是作为曾经与滴滴正面刚的对手,双方要“握手言和”恐非一日之功。

无论在哪个阶段,平台对车源的争夺始终都是最核心的竞争。

美团打车进驻上海时,滴滴面向网约车司机推出一系列优惠活动。这样的意图不能再明显,对于扩张弹性巨大的司机车源,滴滴要尽最大可能将司机和平台“绑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7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