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 许家印造车的20个月
恒大天津生产基地总装车间
从2017年11月参股法拉第未来,到实现整车量产下线,许家印用20个月的时间,实现了恒大新能源汽车从0到1的跨越。
6月29日,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国能93车型,在天津高新区生产基地正式下线。
这是一款基于瑞典萨博(SAAB)凤凰E平台及萨博技术打造的纯电动车型,早在恒大入主前,NEVS就已完成该车型的研发。
界面新闻了解到,在2017年CES亚洲消费电子展上,国能新能源就发布了这款车型,当时信息显示补贴后售价为16.98万元。
国能93在天津生产基地量产,是恒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快速推进的缩影。
自今年初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来,恒大已构建覆盖了整车研发制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的全产业链,此次国能93的正式量产下线,标志着恒大造车已步入全新阶段,其朝着“3-5年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造车梦缘起
如果一定要追溯恒大造车梦的起源,就不得不提恒大集团2017年以来向规模+效益的转型。
许家印在2018年开年的内部讲话中明确,在产业布局上,恒大要积极探索高科技产业,在量子通讯、量子计算机、航天工业、航天技术、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现代农业等领域进行积极探索。
做产业势必不能泛泛空谈,恒大亟需一个落地抓手来切入和起步,最终新能源汽车成为了这个抓手。
据一位恒大的合作伙伴透露,许家印谈到恒大做新能源汽车时,曾主动提到了在外界看来算是失败的多元化产业——恒大粮油、乳业还有冰泉。
这位在决策层面雷厉风行的企业家曾表示,“不是做不好,有的人嘲笑恒大,说你看恒大做失败了,不是失败了,而是这个产业的布局、格局不够,粮业也好、乳业也好,矿泉水一年卖二三十亿,和现在恒大销售超6000亿的规模不匹配。”
放弃粮油、乳业、矿泉水,是因为它们销售规模太小,投入产出不成正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一年销售几十亿,所以恒大就毫不犹豫地把这三个产业全部都转让出去了。
“恒大要进入的产业和领域必须是大产业、大领域,将来未来若干年以后,销售能够过万亿,这样才能够和现在的恒大相匹配,所以我们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通过市场的研究,结合恒大发展的理念,我们选择了进入新能源汽车这个产业。”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刚刚过去的2019上海车展上,新能源汽车成为绝对主角,无论是发布车型数量还是精彩程度都创下了历届上海车展之最。
德勤在其最新报告中指出,今后两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由“政策拉动”向“市场引领发展”过渡的关键时期,这也意味着该产业即将进入高度市场化、差异化发展的2.0时代。
该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达1700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将超过1500万台,占新能源总销量的90%。
在更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层面,新能源汽车也有着重要意义。来自中国汽车研究院的数据显示,现在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1.8亿辆,仅次于美国,石油消耗量5.8亿吨,自产石油达到2亿吨,进口达到3.8亿吨。
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我国到2020年原有需求量可能高达9吨,在没有发现新油田的前提下,进口石油依赖度将高达七八成。而电动汽车将成为化解这种局面的最佳选择。
6月6日,发改委、环境局、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就低成本的核心是电池、使用便利是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方向、取消破除乘用车消费障碍、推动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等展开推动实施方案,政府推动汽车消费升级的方案重点强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无论是政策端,还是市场端,新能源汽车确实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且正在进入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
当然,恒大也没有盲目自信,毕竟作为一个新的大产业发展方向,肯定有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就是电池和电机技术。
“将来我们这么大规模要生产500万辆,电池供应人家会分分钟卡你的脖子呀,怎么办?我们要找一个最合适恒大发展的、能够有世界领先的电池技术的平台公司。“许家印曾在内部会议上表示过对电池技术的担忧,因此他们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合作方。
对于另一项核心的电机技术,恒大同样寻找到了拥有领先技术的一家荷兰轮毂电机企业,通过并购,将这两项核实技术进行了整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7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