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不爱用SaaS?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前段时间,有朋友跟企服君吐槽,说他们公司新上了一套SaaS系统。
这套SaaS系统集考勤、OA、CRM、财务报销等各种功能于一体,功能不可谓不全,可这套SaaS却不怎么得员工的心。
“公司一上这套系统,打卡考勤更严了。工作讨论也脱离了微信,都搬到了SaaS上,想假装看不见都不行。还有,以往的报销流程都变了,好不容易熟悉了之前的报销流程,现在又不会了。”
对于这套SaaS系统,朋友满是吐槽,这也让企服君想起自己公司上线新SaaS系统时,也是相似的状况。
中国的ToB行业一直在喊SaaS崛起。可喊了那么多年,SaaS都没能真正崛起,企服君在想,这和许多员工对SaaS的抵触,多少有些关系。
毕竟,SaaS系统要处理的内容,就是员工的工作内容。如果系统不能俘获员工的心,肯定也很难推而广之。
为此,ToB行业头条通过对大量企业员工、SaaS用户的调研,整理了中国SaaS系统的“七宗罪”,希望通过对这些“罪行”的分析,找出中国人不爱用SaaS的原因。
SaaS一宗罪:过分强调老板需求,忽视员工需求
毫无疑问,绝大多数SaaS系统都是老板或是管理层买的。
老板担心员工迟到,就弄个打卡系统;老板觉得员工应该第一时间回应工作需求,就弄了协同系统;老板觉得报销流程太复杂,担心员工报假账,就上线了财务报销系统……
虽然我们不能把中国老板描绘成只会压榨的冷血资本家,可在老板眼中,员工是要管的。
本来SaaS是协同工具,为提升效率而生。可到了老板手里,SaaS却成了“监管工具”。
比如钉钉刚上线的时候,吐槽不绝于耳。为什么?无非就是它能为老板提供便捷,“ding一下”当时是钉钉主推的功能。在企服君走访的老板和员工中,老板们普遍认为“ding”的功能非常棒。而员工则大多吐槽“被老板抓的太紧了”。
老板与员工身份地位的差距,造成中国很多SaaS一直与员工的习性相悖,这自然不会得到员工喜欢。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所有员工都是拼命三郎,但老板更多应该从调动员工积极性出发,激发他们的自驱力,而并非一味的“拿鞭子抽”。如果SaaS工具不能让员工真正从心里愿意使用,那也许它的发展可能就会受到阻碍。
SaaS二宗罪:创业公司变化大,收费模式不灵活
中国的创业风潮催生了一批批公司,这些公司体量小,企业文化并不扎实,增长快、衰退快、业务变化也快。
急速的变化让中国的很多SaaS厂商跟不上新生公司的需求。
有些公司发展太快或是频繁地进行业务转型,那他们之前采购的SaaS就成了鸡肋。有的创业公司退潮太快,濒临破产倒闭,这些公司还要SaaS做什么用?
而且,不光是这些公司变化得快,公司的员工变化得也快。
当前职场的中坚力量变成了80后、90后的年轻人,与企服君同龄的90后,一两年跳一次槽都不足为怪。
但很多SaaS系统的收费模式是按账号数收费。买了一堆账号,结果没用多久,员工就离职了。或者采购了一年的使用权限,但还没等用够时间,业务调整了,原来买的工具用不了了。
这种快速变化,让SaaS在收费模式方面也需要适应。如果在采购上不能满足越来越灵活的企业需求,那么也无法持续为自己造血。
SaaS三宗罪:个性化需求不足,标准版软件太呆板
中国创业风潮的兴起,让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可发展太快也导致中国企业没时间形成较为固定的商业流程。
为什么Salesforce市值千亿美元?为什么“美版钉钉” Slack能成功上市?为什么欧美等发达国家的ToB产业能与ToC产业掰手腕?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欧美发达国家在商业流程上足够标准。足够标准的商业流程,可以更好地帮助SaaS在更多的企业中扩张和应用。
可中国的企业由于发展的太快,路数太多,标准化产品很难通吃市场。往往是这个企业要这个需求,那个企业要那个需求。
这直接导致SaaS厂商如果不跟进这些需求,就丢了客户。如果跟进需求,就变成了传统的软件定制商,根本没法利用SaaS系统快速复制的特点,实现快速扩张。
好在目前国内很多SaaS厂商都在开发自身的PaaS能力,或是推出满足不同需求的个性化套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8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