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怀念能换电池的手机吗?
关注我,和600万差友一起玩转科技~
托尼早已经不记得,晚上往床上一躺,就心不在焉开始玩手机的恶习是什么时候养成的。
那些个道理也都当作耳边风吹过,什么伤眼睛啊,影响睡眠啊,损伤颈椎啊,说的严重点的还能影响到后半生的幸福生活。
道理说的再吓人,该用还是要用,手机和汽车一样,早已成了人类身体机能之外所延伸的一部分。
不得不说,手机厂商绞尽脑汁地更新换代就是想让人越来越摆脱不了手机,甚至从某一个时间点开始,我们不再会为了打电话而拿出手机。
这样的手机,还是最初的手机吗?
越长越奇怪的电话
托尼还隐约记得小时候舅舅有拿回来家一支大哥大电话,显示器只有小小的一条,只能容纳的下电话号码,整个正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按键。
大哥大满电的续航上限绝不会超过 30 分钟,出门在外经常有断电的情况发生。用舅舅的话来说,这块 “ 大疙瘩 ” 带出门装逼的作用大于打电话,它的作用和现在开宝马 7 系出门的那些商界精英是一样的。
来到的功能机时代,手机的实用性才真正被重视起来,大部分人都是从这时候开始用手机的,记得那时托尼可以守着那台老诺基亚上不多的功能,鼓捣一下午。
这时期厂商将手机的尺寸做小,屏幕做大,镍铬电池被换成锂电池来增强续航,增加了短信、闹钟、游戏等功能。
又过了 10 年,智能手机当道,手机对于人们的意义,渐渐从一支打电话的工具,成为了一个随身听、一台电视、一个钱包、一个游戏机、一个计步器,覆盖到了日常的每一个角落。
当然,进化的同时也伴随着淘汰,那些早已被甩到犄角旮旯的手机功能,以现在的眼光看看,也不都是鸡肋。
永远在 KY 的情景模式
要说情景模式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托尼至今都没整明白,不仅没整明白,还在这上面吃了个大亏。
那时候的托尼还是个学生仔,历尽千辛万苦买了一台手机,原本想带去学校显摆一下,结果上课时候却莫名其妙响了起来。
欸?我明明调成了室内模式啊?教室不算室内吗?
结果那台老诺基亚就在班主任的抽屉躺了一个学期,从那以后托尼知道了,室内模式和会议模式的区别。。
这个功能的初衷是好的,用户可以针对自己的所在的环境自己设置,比如在嘈杂的酒吧或是人声鼎沸的体育场。
当外部的环境音音量已经超过了正常的范畴,这就需要手动把所有音量都拉满,制定特殊的情景模式。
不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这些使用情景被切分的太细,相互之间的区分不明显,就好像是室内和户外,在如此宽泛的界定下,切换的过程中难免会增加操作上的成本。
情景模式几乎贯穿了整个功能机时代,直到 iPhone 在手机侧面设置了一枚静音按键之后,它才慢慢从手机上开始消声匿迹。
用起来有些肉疼的彩信
在用微信发红包拜年之前,最奢侈的拜年方式应该就是发彩信了。要不是关系特别好的亲戚朋友,要不要多花这一块钱还要考虑半天。
作为 2G 时代的微信,彩信能通过不耗费流量的方式来获取图片信息,这对于每个月守着那几 M 流量的托尼来说,订购一个包月的彩信套餐无疑是比较划算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8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