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李彦宏,番外和正剧同样热闹
20年前,李彦宏写了本小书《硅谷商战》,用章回体的手法把美国创业圈那点事儿整得明明白白,阴谋阳谋都见识过了,所以站在国家会议中心的舞台上,当遇到一个让人懵逼的泼水者时,他保持了大佬应有的冷静和从容。
名人演讲时出点状况是常事,之前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被人用鸡蛋伺候,结果鸡蛋没碎反而弹出去,一时还传为美谈。
看客的反应说白了就是自身情绪的映射。
对讨厌百度的人来说,不管李彦宏是神闪躲还是爷们式的来个抱摔,抑或是马上呼叫小度分析不明液体的成分,都不会影响他们的看法,倒是李彦宏短暂懵圈之后的急智,让人看到了他的执念:“AI前进的道路上会有各种各样想象不到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前行的决心不会改变”。心理学上这叫“应激微反应”,是人们在受到刺激时的瞬间本能反应,不受思想的控制,无法掩饰,也不能伪装。李彦宏在飙出一句“What's your problem”之后,心里真正碎碎念的还是他的AI战略。
如今的百度正陷入一种奇怪的力场,怪力乱神的东西都被一本正经的解读,讲战略、讲技术、讲产品,反而被当成番外篇了。
所以百度这十年的战略规划,用李彦宏的说法是“Do better,为科技更好”,坊间却觉得这就是为了让商业模式变得更精密、更加的无所不能。
百度开始经常性的出现在热搜里,真正想做和在做的东西却好像没什么人感兴趣。
2009年李彦宏提出“框计算”概念,百度通过知识图谱直接给出用户所需的结果,或者调用第三方一站式解决,被认为代表了互联网交互的未来,但你要理解为这是百度越过服务提供方主导了需求分发也没错,因为框计算强化了百度的中间页策略,虽然变现路径更短,需求却不再跳转外站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先做轻应用后做O2O,前者着眼于解决APP生态的碎片化问题,后者是基于场景连接人与服务,没做起来可能是缺乏微信、支付宝那样有社交或交易基因的超级APP导流,但迟来的小程序正在亡羊补牢。
工程师出身的李彦宏相信没有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当年搜索业务萌芽时,太阳公司CEO曾经嘲笑雅虎,“在一个没有围墙的世界里,谁还会需要门呢?”听起来有道理,但假如这扇门会带你到想去的房间呢?
百度押宝AI不仅因为有20年的技术积累,也因为这扇门背后隐藏的机遇,这才是李彦宏种草又拔草AI的基本逻辑。
百度幸运的是,十年战略试错中始终坚定不移的就是底层技术进化,但十年如一日的讲技术,却不谈技术落地的成果,很容易让人有“刮出来的彩票不值钱”的猜想,所以李彦宏真正要回答的问题,就是百度到底有没有一个让投资者、合作伙伴和消费者都认可的AI战略布局。
让资本市场认可很简单,花了那么钱的技术到底能带来什么?这个设问对谷歌也成立,很多人疑心谷歌耗费巨资研究前沿技术,最后怎么保证自己是摘桃者,特别是谷歌研究无人车也有十年了,但商业版本的waymo one也只是去年底才开始运营。
百度也有这个困扰,有好事者统计,李彦宏从2016年开始高频率的使用AI一词,当年他在公开演讲中就有163次提及,彼时百度大脑1.0不过刚刚露面。
但对比这两年百度AI开发者大会的节目单,你就能发现李彦宏的精明。
去年的大会,李彦宏按顺序说了4件事:
1、无人车
2、百度大脑3.0
3、昆仑AI芯片
4、语音客服机器人
主题一望可知,就是研发+技术+软硬件。
今年浓缩为3个部分:
1、自主泊车解决方案
2、现场连线吉利李书福,展示车内智能化互动
3、与浦发银行的数字人金融合作
貌似还是在讲技术,但李彦宏很清楚,能赚钱的不是技术而是技术所带来的能力,所以主题变成了技术可以做什么,支持什么落地场景。
百度的AI现在能看到的是两个方向:
Plan A是针对合作伙伴的,李彦宏在会上说过,百度的自主泊车已经拿到多家车企的合作订单,百度参投的威马汽车领头吃螃蟹,至于其他车企乃至浦发银行的合作怎么赚钱他没有透露,但应该是技术转让授权等模式。
Plan B是针对消费者的,百度给小度智能音箱添加了多款新品,试图完善这个最有优势的硬件产品矩阵,至于商业模式,百度去年升级DuerOS3.0时,就提出了技能内付费和付费技能两个套路,打包了开发者的变现手段,这次又加了个联合会员。
李彦宏的AI战略布局已经基本成形,就是以百度大脑为核心技术引擎,以DuerOS提供对话式AI操作系统,再以小程序作为产品支撑,而以Apollo为重点突破口,但问题也来了,到底有多少合作伙伴愿意为百度AI站台?
这涉及商业化的两个根本问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8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