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古装剧掉进“历史虚无主义”的怪圈?

07-08 IT文章

古装剧掉进“历史虚无主义”的怪圈?

文|文创资讯,作者|樊佩,编辑|羊君

若问2019年,影视行业最引人注目的?

想必除了《流浪地球》引发的科幻热潮之外,就是这些频繁改名、延播、撤档的影视剧们了。

先说改名。

  • 7月1日,在湖南卫视开播的《流淌的美好时光》曾用名《悲伤逆流成河》;
  • 暑期档即将上映的《伟大的愿望》改为《小小的愿望》;
  • 提档播放的《大宋少年志》曾经叫《大宋少年天团》;
  • 撤档终于又上映的《带着爸爸去留学》原名叫《漂洋过海来爱你》;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原名是《庶女·明兰传》;
  • 《那年花开月正圆》原名为《大义秦商》;
  • 第2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剧奖的《情满四合院》竟然叫《傻柱》……
  • 看到这里,傻眼了吧?

    不仅有改名,延播、撤档、提档等一阵“神操作”,更是让人目瞪口呆。

    电影《少年的你》上映前三天宣布撤档;《八佰》也告别了暑期档;《扫毒2》、《银河补习班》、《小Q》等纷纷提档;

    电视剧《九州缥缈录》临近播出撤档;《封神演义》大结局放“鸽子”;没宣传的《大宋少年志》“喜提档”;《长安十二时辰》《陈情令》悄无声息上线……

    可以说,许多影视剧这个暑期档过得都不“安生”。

    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一原因无外乎古装剧们掉进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怪圈。

    自宫斗剧《甄嬛传》、架空剧《琅琊榜》风靡以来,以网络小说改编的古装剧、架空剧盛行,这一流行不要紧,但是古装剧创作似乎掉进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怪圈。

    除了历史正剧之外,无论是架空剧还是权谋剧,但凡是古装剧,其礼仪服饰起居文化等多多少少都会有一定的历史背景,虽然到底参考的哪一朝代还有待考据。

    走出正史的束缚,这一类的古装剧往往以宫廷政权争夺作为中心,以男女主角的爱情生死等作为主线,形成了一种“钦定”正义一方的男女主人公历经生生死死各种磨难,最终收获爱情与权力的故事,这也是当今架空、玄幻等古装剧最常见的套路。

    古装剧掉进“历史虚无主义”的怪圈?

    其实,对于这种权谋、架空、玄幻、仙侠等古装剧集,观众看一两部或许还有新鲜感,而一旦创作团队蜂拥而上,再多的架空、虚构、美颜、爱情也都只是套路,没有实打实的“硬货”,观众也不会买账,最终也只能浪费时间、金钱与流量,也难得好评。

    为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聂辰席曾明确指出:

    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随意戏说曲解历史、贬损亵渎经典传统、篡改已形成共识和定论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玄幻、仙侠、架空演绎的古装剧也不能为增加娱乐性、吸引眼球而胡编乱造。

    可见,历史虚无主义指导下的商业创作,往往会混淆历史真实,这些虚构、伪造历史的古装剧重点渲染权谋、个人英雄主义或主角爱情,往往缺乏历史厚重感,违背时势造英雄的规律。

    不仅如此,历史人物也成了“恋爱脑”。

    除了历史虚无主义,在“爱情”的冲击下,历史人物也都成了“恋爱脑”,他们身着古装,却用流行的语言“谈情说爱”。他们忘了,家国天下为主题的电视剧,其爱情往往是浪漫且含蓄的,而不是一堆狗血梗凑在一起的不知所以,或者动不动就搞CP。

    这就是电视剧中的“唯爱情论”,这种影视剧往往披着历史的外衣,波诡云谲、风云变幻的近代、民国时代,成了玛丽苏、谈恋爱的陪衬。

    然而,爱情并不是影视剧中唯一的感情,剧中的人物不能只是为了爱情而活着,友情、亲情、家国之情等也不能含糊,这才是真实的人生,才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虽然电视剧创作鼓励创新,但也不能是胡编乱造,各种不着调的剧情设定,闪瞎眼的服化道特效等,都是在假借历史的名义,谋求资本的快感,枉顾电视剧应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

    这也就有了限古令,年代剧等的难以过审,调档提档等频繁的现象,不是政策太严,而是风向确实该变一变了。不然,继续让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唯爱情论的影视剧泛滥,那么,10后的历史观将发生极大的混乱,也或许荡然无存。

    那么影视剧创新何在?下功夫研读历史,跳出来看看世界。

    对国内创作人来说,背靠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下功夫研读历史,找准发力点,是最好不过的创作来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9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