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除了寒冬和风口,2019年大健康创投圈更应该关注什么?

07-08 IT文章

除了寒冬和风口,2019年大健康创投圈更应该关注什么?

“新医改”已经走了10年。在政策博弈与科技介入的影响下,一批“新物种”先后涌现,产业的“游戏规则”也悄然发生改变。如果把时间看做进度条,2009年则是按下加速键的开始。

“加速”一方面指的是医疗效率的提高。例如,政府借助市场力量推动办医格局多元化,实现医疗控费与规范化发展。公立医疗体制发展到今天,单靠内生动力去自我“革命”已不现实,想要根治一系列的沉疴宿疾,还得从外部借力。因此,不仅是政府层面,更多的创投资本也在社会办医的“风口”跑马圈地。

但另一方面,医疗又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行业。某些被资本催生的跨界玩家就如同犀牛跑进了瓷器店,而产业生态闭环的概念遭遇骨感的实现,结果只能是七零八落、一地鸡毛。以此言之,“加速”的另一层含义便是:“新物种”的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资本“寒冬”下的退潮频频出现。

无疑,资本是最容易进行规模化操作的触手之一。然而在这种规模化的投入下,我们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此路不通”。问题的症结或许在于,新业态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医疗“价值”才有机会存活。因此,我们需要跳脱“风口”与“寒冬”的表象,深度把握从“规模”到“价值”的产业变革。

作为深耕于大健康的科技与产业创新服务平台,7月25-27日,亿欧大健康将在北京举办“雁栖健谈·GIIS 2019第四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集中探讨医药创新、医疗大数据、科技医疗、非公医疗等领域的七大议题:

议题一:资本环境更开放了,但新药研发的路径选择仍是技术活

6月13日,备受瞩目的科创板正式开板。值得注意的是,允许未盈利的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企业上市,是科创板最大的制度突破之一。早在去年4月,类似的规范就已在香港落地,并在同年推动歌礼生物、百济神州、华领医药、信达生物、君实生物5家仍未盈利的新药研发企业登陆港股。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认为,新药研发不仅需要资本的推动,更要求研发各阶段之间做好资本的“接力”。因此,资本市场的退出机制不断完善,是“重资金”的生物医药产业得以稳步发展的前提之一。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药企能够高枕无忧,决定其未来发展的还与研发方向密切相关。截至2018年底,根据CTA批准评价,中国生物制药研发的所有分子中,60%以上是肿瘤学领域的。虽然国内未满足的需求仍然巨大,但我们是否真的需要20多个PD-1来填补?

随着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的PD-1单抗获批上市,加上国外百时美施贵宝、默沙东的产品,目前国内市场上已经有5款相关抑制剂可供选择。这种情况下,后发者还具备哪些优势,以及如何避开红海之争,都成为亟待明细的选择。

议题二:21岁的医药电商,以及它的盈利之困

国内的电子商务发迹于1997年,标志性事件是中国化工网作为我国首家电商网站上线。1998年,上海第一医药开通了自己的网上商店,从此便揭开了国内医药电商的序幕。2009年“新医改”之后,医药电商开始迎来自己的发展高峰。

不过,在一众玩家当中,现今对外宣布盈利的只有康爱多、健客等寥寥几家而已。好药师CEO蒋志涛分析,医药电商盈利难题在于市场的竞争尚未尘埃落地,而竞争越充分,市场越透明,价格势必被长期压低,最终导致单靠卖货所扭转不了的盈利难。因此,转型成了不少企业的选择。

很少有人单独提医药电商了。这个曾经在2006年凭借着《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构筑起准入门槛的行业,在2017年画上了一个句号。随着互联网药品交易A、B、C三证的取消,没有护城河的医药电商也不再是值得“骄傲”的买卖。接下来的分叉口是:医药电商怎样构筑自己的生态闭环?是加入线上问诊,还是延伸健康管理?是联合开发保险,抑或自建互联网医院?

议题三:健康医疗大数据价值挖掘,还有几步路要走?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不断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的重要地位被不断凸现出来。为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在原卫计委的牵头下,国有资本主导的三大健康医疗大数据集团先后成立,“1+5+X”的健康医疗大数据规划正在逐步成型。

从行业发展来看,回顾过去几年我们不难发觉,医疗产业开始越来越多的以“数据”价值驱动发展。面对EB、ZB乃至YB量级的健康医疗数据,来自各大细分领域的企业也开始分食这块蛋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9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