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专访汤道生:云计算竞争的另一个思路
微软在云计算市场的打法,也给了汤道生很多的启发
在几个月前,腾讯迎来自己的20岁生日,也宣布了一系列战略升级的举措,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连接人、连接数字内容、连接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更适合未来趋势的社交、内容与技术的融合,推动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升级。
伴随战略升级,腾讯公司的组织架构在时隔6年后也配合进行了调整,原有七大事业群(BG)重组整合,在保留原有的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微信事业群(WXG)之外;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
随后,腾讯又成立技术委员会,目标是内部分布式开源协同,加强基础研发,打造腾讯特色的技术中台,提高公司的技术资源利用效率。
2019年5月腾讯在昆明召开全球数字生态大会,这个会议的前身是腾讯的全球合作伙伴大会、腾讯云 未来峰会、互联网 数字经济峰会合二为一,也是腾讯目前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大会。承载了向产业互联网升级任务的CSIG成为了这个大会的主角,强烈地向外释放腾讯为了适应产业互联网的竞争态势,正在进行的猛烈的整合和升级的信号。
云计算市场是向产业互联网升级的必争之地,腾讯进入这个市场的时间晚于亚马逊、阿里云,但好消息是,这个市场依然在高速发展,同时用户的需求也在不停的变化。
调研机构Canalys的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突破800亿美元,达到804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46.5%。而在国内,国家和地方层面持续出台的政策,则继续在刺激行业的快速发展。2018年7月,国家出台了《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和《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了2020年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的目标;在地方层面上,共计19个省市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企业“上云”的发展目标。
而根据IDC公布的最新数据,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物理机出货量下跌0.7%,全球市场物理机销量下跌5.1%。这背后是云计算市场持续强劲增长,平均增幅达40%,企业全面向云转移,新旧IT交替拐点出现。之前行业内“上不上云”的讨论已经终止,取而代之的是“上云干什么”的问题,这也给市场里的玩家们带来更明确也更复杂的挑战。
对比全球云计算市场的变化,在AWS明确了云计算市场边界之后,转型后的微软凭借自己在客户端强大的历史积累,以及发达的渠道肌肉,拉动云计算业务高速成长,成为云计算市场异军突起的力量。
微软的打法给了CSIG总裁汤道生很多启发,因为腾讯和微软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有强大的客户端和生态体系,也都不是云计算市场最早的玩家。
在昆明的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和随后的贵州数博会上,钛媒体记者先后两次深入采访汤道生,在长达将近3个小时的采访中,他反复提到的是两个词——需求、生态。在他看来,云计算的竞争,正在从底层架构向需求端迅速转移,用户需要的是跳过复杂技术架构的解决方案,直接能够解决他们的业务问题。而围绕着这个思路,云计算的竞争手段以及云计算厂商本身,都要做巨大的升级。而对于大家都在谈论的产业互联网,他认为最大的机会来自于产业链的打通,这其实也源于腾讯的连接基因,但是“每个行业打通的方式不一样,产业结构不一样,我们遇到的困难是每一个行业,它其实都是用到这些技术,但各自有自己的的困难,要有自己的方案。”
相对于两年前和他关于腾讯云战略略有发散的沟通,现在的CSIG手握两大利器,一个是积累多年的互联网技术,构建在云上的通讯、AI、安全与大数据等核心能力,结合腾讯丰富的内容资源与业务场景,形成强大的平台资源与服务;另一个是C2B战略,基于微信小程序、支付、扫码等服务终端用户的能力,极大降低了企业连接用户的门槛,打通线上与线下的两个世界,从而提高经营效率。两大利器在云-端之间形成了很强的互动效应。
采访中,他也回答了很多尖锐的问题,例如腾讯内部部门——例如CSIG和TEG、微信的关系是否有进一步整合的计划,以及内部数据打通和文化变革的挑战。
根据Gartner的数据,在 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和IUS(基础架构公用事业服务)市场,腾讯云2018年的市场份额已经在全球上升到第七名,亚太区也上升到第四名。同时,美国市场研究机构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报告显示,2018年腾讯云在亚太地区增速第一。以下内容为钛媒体与汤道生的采访实录,有删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9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