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大败局之魅族水逆:曾经的“小而美”,最终败给了任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手机行业两位大佬曾对手机市场下过两个类似的结论。
2017年小米创始人、董事长雷军表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手机销量下滑后还能成功逆转的,除了小米。”
2016年,华为终端CEO余承东曾预言,未来5年,绝大部分国产手机厂商会死,最多只能剩下3-4家。
当下中国手机市场正一步步地向大佬们的“终极诅咒”靠近。
华米OV四家头部厂商的格局已定。乐视、金立、酷派们早已出局,美图手机投入小米怀抱;360“放缓”手机业务,转而开发老人手表,锤子虽一息尚存,罗永浩也回天乏术。
下一个倒下的,似乎就只剩下魅族了。
01 小米的老师
研究机构赛诺公布了2018年中国智能手机数据报告,报告显示魅族的销量仅有948万台,相比2017年接近2000万台的销量暴跌46%,几近腰斩。
这份榜单中,一直被黄章视为 “学生”的小米,位居排名榜第六位,销量4796万台,尽管小米、魅族分列排行榜第六、第七,但魅族的年销量不足小米的十分之一。
作为拒绝过雷军的男人,黄章仍坚信小米是从魅族这里“偷师”的结果。实际上,魅族也算是国内较早进入智能手机领域的厂商之一。凭借相对优秀的产品力,魅族手机在诞生初期也成功地收获了一大批粉丝,成为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小而美”的代表。
在对行业的敏感度上,黄章曾经一直领先于同辈。
2006年,凭借魅族E3和可与iPod媲美的产品miniPlayer的爆发,魅族成功登顶国内MP3播放器宝座,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而在登顶销量第一的同时,站在行业顶端的黄章已经隐约感觉到MP3时代的终结。
如同自己早些年从VCD转型到MP3一样,黄章做出了一个转型的决定:做手机。
2007年,魅族官方放出将推出自有品牌手机的消息。此时,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仍然在市场上呼风唤雨,而苹果则刚刚在年初推出了第一款iPhone。不过,魅族的第一款手机的诞生并不顺利,从2007年发布消息,直到2009年2月新品才正式上市。黄章花了3年,改了34版设计,终于做出了一款名为M8的手机。
M8上市当天,每家专卖店都排起了长龙。一个粉丝甚至从外地转了4个省,倒了3趟火车、1趟汽车,只为抢着排个队。M8正式上市两个月内销量就达到了10万台,5个月内销售额突破了5亿元。
2011年,黄章潜心打磨两年的魅族M9推出,各地掀起了排队抢购潮,M9一跃成为当年的安卓机皇。
魅族迎来了最高点。
在国产手机刚起步的年代,市场集中度不高,在草莽丛生的环境下各色公司都能吸引到一定的用户购买,像魅族这样有一定积淀,专注小而美的公司,也可以活得有声有色。
魅族之后的一系列产品,M9、MX、MX2、MX3等,一直都被粉丝誉为最漂亮的国产手机之一,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到2014年,魅族初步建立了魅族MX系列、魅蓝Note两大产品线。
02 迷失方向
魅族的迷失,似乎是从被阿里投资后的“膨胀”开始的。
2015年2月9日,魅族科技与阿里巴巴联合宣布,阿里巴巴将投资魅族5.9亿美元。2015年5月11日,魅族科技与京东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签署60亿元年度采购协议。
阿里的的投资某种程度上让追求小而美的魅族陷入了“过把瘾就死”的境地。
在有钱、有销售渠道保障的前提下,魅族也开始了高举高打的策略,通过发布会营销造势,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拉升品牌价值。2015年,魅族一共在国家会议中心开了6场发布会,邀请众多明星助阵,其中不乏邓紫棋、汪峰、筷子兄弟等当红歌手。魅族的销量在2015年直接冲到了2000万台。
在魅族舍命狂奔之时,中国智能机市场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换中,消费升级带来了又一轮市场红利。于是,友商品牌把握机会,在中高端机领域集体爆发,赢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不难看出,当时的魅族和黄章特别希望给阿里交上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刚刚完成2000万台出货量的魅族志得意满,魅族内部就定出2016年出货2500万台的标准。
2016年魅族一年发布了14款产品,开了12场发布会,请了十几位歌手镇场,与OV贴身肉搏,不过,这一年魅族销量虽然缓慢增长,只比2015年多了200万台,为2200万台,明显落后于ov的增速。
制图:甲方研究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9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