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电商再起波澜,C2B2C模式是唯一出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曾响铃
相对于电商平台之间的惨烈厮杀,二手电商一直比较安静,直到最近开始频繁异动。
先是5月份,转转宣告停止并购京东旗下的拍拍,长时间的努力“遗憾”结束;
然后是6月份,京东宣布将拍拍与爱回收进行战略合并,二手电商被京东提到了新的高度;
再然后是7月9日,阿里宣布闲鱼已支持57类可回收物的上门回收,后续还要“继续扩大品类覆盖的规模”。
而二手电商之间的火药味也越来越浓。
就在阿里闲鱼官宣的同一天,转转CEO黄炜在公开演讲中声称用了转转以后“京东账号的消费数额就不断降低,买东西基本不上京东”,附带加上一句“最近3C业务遭受黑恶势力攻击”。
黄炜的发言,固然是为了力挺自家平台,但是,用了转转这个“二手交易平台”,就不再去京东这个“一手电商平台”,逻辑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而且,难道一个企业CEO置办产品都选择二手、靠二手过日子?即便一个普通人都不会如此,这令人感到困惑。
不得不说,黄炜的发言在逻辑上有些“尴尬”,但这里不想去探究是否因为与京东或其他平台有龃龉而故意这么说。黄炜不太“顺滑”的发言,从整个二手电商行业大背景来看,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某些行业问题。
在这场众多玩家参与的竞逐中,有人得意有人失落,关于二手电商商业模式的争论也浮出水面。
姿势各异,巨头、创业者竞逐二手电商
在中国,有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闲置物品交易市场规模已经达到5000亿元,并且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据能突破万亿元。
这其中,肯定少不了电商的竞逐。
粗略来看,目前二手电商市场主要有这样三类:
1、“巨头存量”:二手电商“三国杀”
这是“头部”,以极高的集中度占据二手电商的主要市场,存在三大势力:
阿里系的闲鱼。这是二手江湖的老资格,凭借起步早、大投入,在C2C市场上占有领先位置,用户不管用不用这个平台,恐怕都知道它的存在。
腾讯系的转转。该平台由58集团孵化,2017年接受腾讯2亿美元投资后,成为独立的、被寄予厚望的二手电商平台,也顺势进入腾讯的势力范围。
京东系的拍拍(爱回收)。拍拍是京东的“老产品”,随着二手电商市场火热,京东将之与爱回收合并,明显要借此实现二手电商的完整链条、C2B2C一步到位。
2、“巨头增量”:完善二手生态闭环
并不是只有京东想要C2B2C的全产业链,电商以旧换新沉淀的资源、用户对优品业务(平台承诺品质的二手产品)的需求,让这种闭环的综合化生态成为一种行业趋势,只不过京东近水楼台把底下的两个平台合到了一起。
去年9月,阿里巴巴就战略投资了深圳回收宝科技有限公司的C1轮融资,很明显是要在回收、优品方面补充闲鱼的C2C业务。
此外,苏宁去年4月就与嗨回收达成合作。
电商与二手电商难以割舍,料想阿里、京东、苏宁将持续加码,甚至不排除拼多多入局的可能。
3、“边角市场”:扎堆众多小众或垂直平台
这里是巨头关注不到或者不怎么去关注的领域,生存着大量小型平台。
它们数量庞大,各自有一些“小市场”勉强活着,例如综合性的猎趣、淘身边、乐空空、拿趣、乐回收等,以及垂直性的找靓机(手机)、贰货(学生市场)、多抓鱼(图书)等。
此外,还有PC时代遗留的平台,以其深厚的用户沉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过得还不错,例如交易旧书的孔夫子旧书网等。
总之,二手电商市场纷繁复杂,但闲鱼、转转、拍拍仍然是最值得关注的三大平台。它们之中某一家出了任何问题,都能反映出整个二手电商平台的某些潜在规则。
深究转转CEO发言,C2C模式遭遇行业困境是大前提
转转CEO黄炜的发言中,“转转”应当指的是转转的优品业务,而不是大杂烩般的C2C业务。前者是一种B2C的实现方式,平台通过质检一定程度保证质量。
从2017年起,转转就砸重金投入质检和优品业务。7月9日,黄炜发言(下午3点)结束一个小时后,转转就对外宣布收购zealer旗下的whylab实验室,表达出加强其质检能力的态度,这明显是有节奏地配合CEO发言进行的一波宣传。
如此强调质检,明明一贯以C2C为主,一个CEO却要“抓小放大”急切地为B2C业务站台,其原因或都在于转转从58同城带来的“气质”——以C2C为主体,让其面临棘手的问题。
不过,这不是转转单独的问题,是整个C2C的麻烦,只是其他平台尚有各种条件进行化解。
目前,转转仍然拥有不错的知名度和用户基础,但第三方数据反映出的用户流失问题,不得不说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9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