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与亚马逊宣告停战,互联网巨头厮杀谁获益更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美股研究社(公众号:meigushe)
7月9日,据外媒最新报道:全球互联网巨头亚马逊和谷歌公司结束了"战争状态",谷歌旗下网民原创视频服务YouTube恢复在亚马逊机顶盒上播出。双方的停战也意味着长达一年多的封锁策略终于落下帷幕,在这场厮杀中到底谷歌跟亚马逊谁获益更多呢?
同是全球四大互联网巨头之一,谷歌和亚马逊在前两年矛盾逐步升级,随着业务布局不断重合,这也让两个公司的摩擦加大,为了制衡对方两个巨头纷纷采取封锁对方产品及服务的策略来阻碍对方的发展。虽说巨头之间正面较量很正常,但封锁之举难免也会损害公司自身利益,这次双方停战给外界带来哪些深层涵义?
全球互联网巨头新业务拓展互相渗入
在互联网行业,用户红利并不能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全球互联网巨头们在经过早先一轮的流量收割后不可避免的出现核心业务增长遇天花板的问题。对比上个季度的财报业绩数据来看,会让大家对它们的核心业务增速下滑有更深的了解。
2019Q1,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一季度总营收363.39亿美元,虽然较去年同期的311亿美元有了17%的增长,但这是过去三年来增长最低的一年,低于市场预期。净利润为66.57亿美元,同比下滑29%。2019年一季度亚马逊的营业收入597亿美元,同比增长17%,为2015年一季度以来最低同比增速,市场预期596.8亿美元。一季度净利润达到创纪录的36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25倍。
从营收增速来看,谷歌跟亚马逊都面临增速下滑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股价的增长空间赢得投资者的更多信任,巨头们都要高瞻远瞩的率先布局抢占有力位置。虽说谷歌与亚马逊的核心业务并不重合,但随着业务布局多元化,新业务上的重合让原本是平行线的两巨头变得有交集。
为了挖掘新业务的增长潜力,这几年谷歌跟亚马逊都加大了对于智能家居跟流媒体的布局,不论是硬件还是内容服务都有可能为它们带来新一轮的增长动力。
在智能音箱这方面,谷歌有Google Home,亚马逊有Echo;在视频网站这方面,谷歌有Youtube,亚马逊也推出了Video Direct"的项目,从产品跟服务较量来看,双方确实不相上下。由于业务布局重合,这也让谷歌跟亚马逊的火药味十足,当然最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业务发展触及到对方的利益。
由于巨头的多元化布局让它们的竞争跟摩擦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保护自家公司的权益,双方都采取了屏蔽或者封锁对方的业务来抗衡对方的发展。
2015年,当时亚马逊禁止在其平台上销售Google设备,Google Chromecast和Nest智能温控器都被从亚马逊的在线商店中删除。
2017年9月,谷歌将YouTube从亚马逊最新的Echo系列产品Echo Show中撤下。作为报复性措施,亚马逊网站停售了谷歌的硬件产品,比如谷歌智能音箱、Nest摄像头,这两款产品分别与亚马逊公司的Echo音箱和亚马逊的Ring摄像头竞争。
在这撕逼的过程中,虽说双方有一些平和的迹象,比如亚马逊将谷歌的Chromecast放回了其在线商店,但由于双方在谈判过程中未达成共识这也让这一封锁策略一直持续着。虽说采取进水不犯河水的策略看似是保护自家的业务,但对于谷歌跟亚马逊来说封锁策略也并不是万能的,对于两个巨头的业务发展也存在不小的负面影响。
杀敌一万自损三千策略并不可取
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其实谷歌与亚马逊的这种封杀对方业务的做法也算是很正常,毕竟在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企业的横向布局特别明显。巨头都在做"寻求安全心理范围"的布局,即在确保营收和利润之外,进行前瞻性的布局来保证企业最大化的利益。
只是互联网巨头本身业务发展很广,很难脱离其它平台,毕竟它不可能在各个领域实现垄断,但封杀之举并不是一个万全之策,在美股研究社看来,谷歌跟亚马逊的这一做法其实对自身的发展也有不小的打击。
一、谷歌与亚马逊的封杀举措虽是维护自身利益,但该做法也会损害到用户的体验
互联网巨头在向外扩张的道路上,与同行之间的竞争与碰撞是难免的,但亚马逊和谷歌封锁对方的产品跟服务却是做了很不好的示范,其争夺公开化且让用户成为争端的牺牲者。对于用户而言,他们本身是有选择平台服务跟产品的权益,但巨头却只顾平台利益而去牺牲掉用户的选择权,一定程度上来看其实这也有种霸道的做法,毕竟用户是无辜的。
本身互联网是开放的,互联网巨头的业务大部分都是以C端为突破口,谷歌是在搜索领域处于绝对性地位,亚马逊是在电商领域处于头部地位,可以说这两个巨头在核心业务上都占有很多话语权。为了自身利益牺牲到广大用户的权益,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同时也会让部分用户对这些巨头产生一些负面看法。
二、谷歌与亚马逊的业务重合后竞争加剧,但彼此的业务发展也离不开对方的平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9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