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生鲜爆雷:涉金额3亿,拖欠上千人工资,高管假离婚转移股份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孙淼炒了一辈子股,经历大小股灾,很相信实体经济。他去年花28万投资了小区附近的一家生鲜店,鼎盛时,该品牌在杭州开店138家。
然而,不到一年时间,孙淼才收了2万的利息,生鲜店的经营状况便急转直下,总部被曝巨亏多时,挪用关联公司资金,紧接着是大规模的关店风波。所有人心里都绕不开一个疑问:为什么好端端的生意会变成这样?钱都去哪了?
这起涉及社区净水机、生鲜店、餐饮店的连环爆雷事件,如今只留下超3亿的投资商欠款,超7000万的供应商货款、员工工资与充值卡欠款。
忽略自我造血能力,融资快速扩张,上述企业的实控人张知豪信仰短线操作,走上一条类似ofo、瑞幸咖啡先烧钱扩张的道路。如今,依靠众多个体投资户的他,没能及时找到接盘侠,最终公司濒临死亡。
据钱江晚报报道,杭州市西湖区公安分局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为由,对涉事公司进行立案侦查,于并7月9日抓捕控制公司管理层张知豪、吴明明等人。
01
蒙眼狂奔
张知豪本可以不走这条激进之路。
这个37岁的男人来自苏北农村,上海长大,此后一路逆袭,21岁出来打拼,从销售起家,8年后创业,并于2015年在杭州成立万淳环保科技公司,做社区净水机生意,高峰时曾铺设杭州1600个社区,服务约50万用户。
图/视觉中国
张知豪脑子灵光,发现水机用户群以老人为主,同是家庭买菜群体,顺势在2017年春成立修养坊健康科技连锁公司,推出社区生鲜品牌“鲜生友请”,当年9月已开了30多家店。
据修养坊法人、张知豪小弟吴明明向投资者张荣波透露,前期他们是赚钱的,直到在30家店时有人给出了15亿的估值,“这让张知豪完全膨胀了,正常经营获利要多久才能赚到15亿?”此后,张走上了融资和并购之路,补贴经营来吸引消费者和个体投资者,用招商的钱弥补营运亏空,做大做强品牌,再出手卖掉。
张知豪并没有衡量高估值背后的水分。2017-2018年是生鲜店的爆发时代,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新零售、新物种被广泛提及,“他认为跟着大方向走不会错”。
要开店,先招商,张知豪先从水机投资者着手。做水机的时候,招商人员在小区推销,把很多老人用户发展成了投资者,每台水机投资4万,按月收利息。眼下要动员老人们把水机的债权转为股权,此后不分红,坐等上市升值,能减轻扩展生鲜业务的资金压力。
67岁的杭州大爷孙淼一聊起这事就激动,“他们说现在最时髦的就是股权,阿里巴巴的马云让人家入股,永辉超市也是,原始股1块变成几十块,都发财了!我们以后的榜样就是永辉超市,现在新三板,未来就是主板(上市)!你们都会发财!”如今老人28万的投资,只收回了前期的2万多利息。
孙淼炒了一辈子股,经历大小股灾,很相信实体经济。尤其杭州在2017-2018年频繁爆雷,P2P成了无数投资者的梦魇,无形中放大了张知豪的可信度,毕竟饮水机、生鲜店都是小区里随处可见的“实业”。
在不少投资者看来,鲜生友请的回报率不算太高,投资10万以上按营业额的10%给利息,30万以上13%,50万以上15%,但不少投资者认为这是门稳赚不赔的生意。原因在于,鲜生友请按营业额计算而非利润分成,承诺1年半到2年回本,这意味着只要店开着投资者就有钱赚,他们认为生鲜店也没那么快倒闭。
但鲜生友请投资者杨子也发现一些猫腻,按合同规定,一家门店的股权架构中修养坊占股51%,其他投资商占股49%。以一家大型生鲜店为例,修养坊名义付出的250万以商标、系统管理、品牌推广、综合运营等费用体现,而投资者却需要拿出真金白银的200万元,作为门店的启动资金。实际上,算上房租、人工、装修等,生鲜店的启动资金在50万左右。
“当时觉得开店是保本生意,没多想,现在看来他们是空手套白狼,我们多付的钱也不知去哪了。”杨子说。
进入2018年6月,鲜生友请开始疯狂扩张,短短半年,招商人员从30多个升到100多个。总部管理层郑思来回忆,每周都有开业,有时一个月能开10多家,店员招不过来,总部坐办公室的员工也帮着收银搬货,到下半年门店数超过130家,是一年前的4倍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9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