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详解日本垃圾产业链,中国正经历与20年前日本一样的痛

07-13 IT文章

详解日本垃圾产业链,中国正经历与20年前日本一样的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经实施一周多,除“垃圾分类”喜提多个微博热搜外,“你是什么垃圾”......也成为无数中国民众被迫开始思考的问题。

这甚至带动了一件热卖单品——“分类垃圾桶”,销量一路飙升。

据淘宝平台公布的数据,整个6月,中国消费者卖光了300万件具有分类功能的垃圾桶——尤其在6月24日到30日这一周,垃圾桶的销量同比去年大涨五成,市场为之侧目。

在众多垃圾桶品类中,图中这款“日式干湿分离垃圾桶”已然成为爆款,部分爆仓的商家迫于发货压力,已经开始实行“限购1件”。

详解日本垃圾产业链,中国正经历与20年前日本一样的痛

钛媒体在某淘宝店获取的截图,该产品显示交易量已达“2万 ”件

有人疯抢来自日本的垃圾桶,更有人将目光再次投向了这个以干净整洁著称、甚至公共厕所也被奉为“神之居所”的神奇国度——日本。

就垃圾分类的话题,钛媒体驻日本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日本做到极致的垃圾分类产业,到底有哪些经验?哪些弊端?钛媒体还研究了日本的垃圾分类制度,是如何在过去20年不断完善的,看看历史,或许可以讲明白这个话题:中国垃圾产业的出路。

日本的垃圾分类产业链,就是这么完善

垃圾分类的需求,首先是由垃圾量居高不下而倒逼的——日本和中国都不例外。

据东京都发布的 2017 年《清扫事业年报》,东京23个区,全年共产生垃圾276.56万吨(含工厂垃圾等)——这是什么概念呢?以截至当年10月1日23区居民人数(约938万人)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807千克。

807千克,如果换算成中国计量单位“斤”,也就是每人每天产生 1614 斤!你们感受一下。

这么多垃圾,回收起来相当麻烦。

在日本,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收费制度,由政府、生产者、消费者共同承担垃圾回收费用。居民生产的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需到指定地点购买特制垃圾袋回收垃圾,垃圾袋(40-50L容量)的单价以30-50日元居多。企事业单位对生产的建筑垃圾等,要联系专业垃圾处理公司进行废弃处理,并缴纳高额的处理费。

据钛媒体了解,以日本宫城县(相当于我国的省级单位)为例,一年的垃圾收集手续费为3,867,945000日元,创造出不少经济效益。

在垃圾处理方面,日本国内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

  • 可燃垃圾一般都会被运到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处理,燃烧产生的热量主要用于发电;
  • 不可燃垃圾则会运到不可燃垃圾处理中心,经过粉碎、资源回收(如在小型金属及小型电器中提取贵金属、制成建筑材料)等环节作填埋处理;
  • 大型垃圾则被运到大型垃圾粉碎处理场处理。经过可燃不可燃分类后,可燃的粉碎后焚烧,不可燃的经粉碎、资源回收后最终填埋。
  • 详解日本垃圾产业链,中国正经历与20年前日本一样的痛

    图:钛媒体驻日记者拜访的建在山顶的垃圾包装工厂(拍摄/钛媒体驻日记者,玉琴)

    在垃圾分类宣传方面,日本也做到了极致。

    钛媒体了解到,日本每个城市对垃圾的分类方式都不一样,每个街道垃圾回收日也不尽相同,日本农村地区的村务办,城镇地区的街道委员会都会印发地区性小册子,去普及环保知识和垃圾分类知识,学校也会在课程中加入环保内容。

    在日本街头,环保教育宣传品随处可见,像钛媒体驻日记者搜集到的这份卡片(见下图),就是仙台市的宣传语之一,纸上写的是“认真给旧废纸分类的你,如神般厉害(雑がみを分けてるあなた神ってる)”。

    其中,“神ってる”,是2016年日本国民流行语大赏用语。

    详解日本垃圾产业链,中国正经历与20年前日本一样的痛

    日本街头随处可见的环保宣传卡片(拍摄/钛媒体驻日记者,玉琴)

    经过长期的理念渗透,以为民众灌输绿色生活理念为核心,日本形成了集环保教育、培训、宣传为一体的产业。

    同时,日本严苛的垃圾分类政策,使民众需时刻了解居住区域的垃圾分类方式,如钛媒体驻日记者所在的区域,家庭垃圾每周二和周五扔,塑料垃圾周三扔,瓶子、电池周六扔,纸质垃圾每月的第1、第3周的周四回收,大垃圾2周一次,接受预约。看起来不难,实施起来则异常繁琐。

    详解日本垃圾产业链,中国正经历与20年前日本一样的痛

    图:留学生公寓里的垃圾站,纸质垃圾丢弃不合格,需缴纳很多罚款(拍摄/钛媒体驻日记者,玉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0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