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VB的兴衰史,以及普通人的编程手札
文 | 脑极体
在广大程序员的世界里,流传着一个千古难题——什么才是最好的语言?
在这个“BCYY48”(编程语言)天团里,C+、Java、Python、PHP……每个都有不少拥趸pick。而曾经有“首富爸爸”和全球后援会撑腰的VisualBasic语言,现在却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
很少有开发人员愿意承认,自己曾经是VisualBasic的忠实粉丝,它被看做是玩具语言,更适合那些刚开始学习编程的人,更不可能出现在“全球最大同性交友网站”Github上。
但其实在野外,很多专业应用程序都是用Visual Basic编写的,它依然在为Access数据库和古老的ASP网页供电。比如可能是美国最大的医疗软件开发商Epic Systems 仍然大量使用 VB 6.0,很多学校也在坚持教授VB课程 。在一份TIOBE公布的2018年编程语言排行榜中,VB的流行指数高居TOP5。
当然,这份榜单之于VB,更像是一种“回光返照”。
尽管有不少程序猿“口嫌体正直”地眷恋着VB,但它其实已经回天乏术,根本不可能在强手如林的新时代里硬核起来。
原因很简单,学习编程已经和学习英语一样低龄化了,从幼儿园到大学培训班,首选总是Python这个距离人工智能最近的编程语言。失去了强大后援团的VB,“退团”几乎不可避免。
而站在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上,回顾这位28岁、曾经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语言所走过的“花路”,也格外有意思。
VB与它开启的图形视觉时代
“VB”只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昵称,实际上它名字叫Visual,本姓是“Basic”。
1964年,John Kemeny 和 Thomas Kurtz觉得编程太难了,需要回归本源,所以把自己设计的编程语言叫做BASIC,后来成为计算技术发展历史上应用得最为广泛的语言。而VB因为在气质上和BASIC很相似(都很简单易用),而被微软相中收养了它。1981年,微软 “亲生闺女”Windows3.0“出道”的同时,VB也一起露面了。
“Visual” 则恰如其分地反映了VB得天独厚的动手能力,那就是开发图形用户界面。开发人员通过在窗口绘制按钮来为程序创建按钮,就像是在画布上作画一样。要让一个按钮做一些事情,只需要在设计环境中双击它并编写一些代码就可以了。
听起来似乎没什么了不起?要理解VB的特别之处,恐怕还要从机器语言的发展说起。
我们都知道,计算机世界是由数字1和0组成的。CPU 只能执行二进制代码,无论是一部电影、一首歌曲还是一张图片,最终都是以 0/1 代码来存储的。但是,用0/1编写机器语言很麻烦,即使专业人士也不好理解。
所以,很快出现了汇编语言,将枯燥抽象的二进制数字指令转化成英文单词。
比如说,“add 1, 2;”,意思就是让计算机完成1 和 2 相加的动作。再通过专门的软件(编译器),就可以将这些英文单词转化成 0/1 代码并由计算机执行。一代开发人员的集体记忆,就是在蓝色的背景下敲打白色的代码。
这时候,编程依然是一个与普通人有着“次元壁”的异世界。
而友好的VB代码让编程游戏发生了变化,将开发这件事进化到了一个按钮和点击就能实现的“所见即所得”的图形世界。
当时,VB有多火呢?这么说吧,对“证多不压身”的大学生来说,计算机二级几乎人手一个,其中很多人都会选择VB,哪怕是毫无基础的文科生也能轻松理解并用它设计一些小玩意儿。
对于初学者来说,VB是一个非常友好的画面,随着能力不断提升,VB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对严肃的程序员来说足够强大的工具。据统计,在VB中编写代码的次数比C++语言多十倍。VB通过另一种非常流行的技术ASP(ActiveServerPages)进入公司办公室甚至网络。
但是,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微软下定决心要推广Web服务功能,而这项功能受Java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微软不得不在VB十岁的时候,领回来了一个新的“养女”。VB的粉丝们“一朝回到解放前”,必须和那些官方专业程序员一样,从0开始编写代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0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