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智慧屏”的孙猴子,跳不出“电视机”的手掌心?
很多厂商都喜欢用自己生造一个新概念的办法,来让人们觉得它的产品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之前这么做过的包括乐视的“生态化反”以及锤子的“无限屏”等等。
很遗憾,今天我们看到是有很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荣耀扮演了这样的角色。不管它多么努力地说自己即将发布的新品类“智慧屏”并不是传统意义的电视机,恐怕也无法改变人们的认知。
荣耀“智慧屏”仍无法脱离电视机的范畴
荣耀总裁赵明宣布他们发明了一个新品类“智慧屏”,具体产品会在 8 月上旬发布(时间在华为预计宣布“鸿蒙”操作系统之后,所以有猜测说该产品将第一个搭载“鸿蒙”系统)。
赵明称“智慧屏”并非传统意义的电视机,而是观看大屏视听节目的“影音娱乐中心”,照顾全家人生活所需的“信息共享中心”,链接全家智能设备的“控制管理中心”,将手机画面快速投屏的“多设备交互中心”。
从这段非常简要的概述看,在同时选用华为手机、兼容华为 HiLink 智能家居操作系统的家电的前提下,“智慧屏”能更快、更稳定的支持控制家电状态,以及手机画面投屏。如果能减少一般安卓手机 MiraCast 投影到电视屏幕上的卡顿、链接不畅等弊病,这倒确实不失为一个卖点。
然而,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个所谓新品类“智慧屏”,仅以目前在发布会上提出的定义来看,并没有跳出业界对于“电视机”概念的范畴。它所针对的人群依然是电视机的消费者,要抢占的依然是电视机的市场。
大屏设备倒确实有不属于传统“电视”的,不过那是类似 Surface Hub 这样的,真正自带运算功能,显示精度向桌面显示器看齐的大型显示器,造价高昂,仅仅适用于企业做演示和视频会议的特殊场合。
所以,尽管荣耀很用力的强调“智慧屏”的特殊性,我们还是不得不暂时先将其划分入电视机类别。
电视机 40 年的智能化“囧途”
赵明表示,过去电视是家庭的中心,也是发现世界和获取资讯的入口。如今,手机用来了解一切,电视只剩下娱乐功能。他希望用自家产品改变这一现状。
电视机市场上一次深刻的变革,还要说是引入以 Android 为代表的智能操作系统,并且由此创建了大屏的应用生态。由视频网站官方 App 和第三方乃至“灰色”看电视 App 共同组成的大屏应用生态,促成了退订广电有线电视的“拔线族”诞生。
不过自此以后,电视机产业仍然没有迎来 40 年前就曾被预测的大变革——作为购物、上网、控制中枢等替代 PC 和手机的更广泛用途。
荣耀这次提出了这个概念,要做一个叫人放下手机的大屏,但是以史为鉴,我依然没有足够的信心,看到它能将这一概念付诸实施。
20 世纪 80 年代,英国、日本等国推出图文电视服务,在电视节目停播的深夜时段轮播新闻、股票、天气等图文信息,有接收器的用户也可在任意时段,按遥控器自行查阅特定页面,形成了“电视上网”的雏形。
图 / Giphy
90 年代末,图文电视服务进入中国,央视批准一些第三方厂家开发图文电视接收卡及机顶盒等设备,在国内主要用于查询股票信息。尽管当时这一服务很快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但因为 90 年代后期 PC 购机及上网费用高昂,网速缓慢,图文电视作为过渡产品,仍不失为炒股人士的一个选择。
1999 年福建日立“天眼”彩电,支持图文电视。图 / Bilibili
此时,步步高、裕兴等几百块钱的“少儿电脑”以电视机作为显示器,因应中国家庭孱弱的消费能力出现,它们也通过电话线提供非常有限的图文资讯同步能力。而微软也看中了 PC 普及之前的过渡市场潜力,在 1999 年推出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 Windows CE 的“维纳斯计划”,将上网能力赋予电视机和机顶盒厂商。
到 2000-2002 年期间,TCL HiD、长虹网络回放电视、康佳 E 视通网络电视等较高端电视机产品纷纷出炉。这类“信息彩电”产品带有彩电、学习机、VCD / DVD 机和电脑的混合体特征,将基于窄带 Modem 拨号上网的互联网接入功能玩出了花。
可惜“维纳斯计划”和“信息彩电”产品生不逢时,又遭遇了定位不清的问题,最终惨遭市场上的失败。究其原因,这种过渡产品本应针对买不起 PC 的温饱家庭,实施较低定价,但最终产品的价格已经和当时的中配电脑相近,在世纪之交电脑配置飞涨、升级换代的浪潮中很快败下阵来。[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0674.html